根据2025年3月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结合气象条件与种植情况,全国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如下:

一、发生趋势预报
整体形势
全国冬油菜种植面积1.08亿亩,与去年持平。预计2025年菌核病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长江上游、江南偏重发生,长江中游中等发生,长江下游及陕南偏轻发生。西南、长江中下游大部发病盛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江苏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云南为3月中旬至下旬。
关键风险因素
菌源充足:2024年带菌杆率9.1%,菌核残存量8820粒/亩,较常年增加72%。当前田间子囊盘密度为0.8-2.8个/平方米,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已进入子囊盘萌发盛期。
品种抗性差:全国感病品种占比59%,浙江、湖北等地达70%-90%,主栽品种如沣油737、秦优系列抗性普遍较弱。
气象条件有利:西南西部、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利于菌核萌发与侵染;江南等地花期晴好天气减少病害流行风险。
区域差异
重发区:四川盆地、云南西北部、贵州等西南多雨地区,菌核病重发风险高。
轻发区:江苏、安徽等长江下游地区,因前期菌源基数低、田间湿度控制较好,病害风险较低。

二、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田间管理
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湿,降低田间湿度(湿度>85%易发病)。
追施苔肥(尿素3-5公斤/亩+氯化钾3公斤/亩),增强植株抗逆性。
摘除中下部老叶、病叶并集中处理,减少菌源。
品种选择
推广秦优10号、陕油28等抗病品种,减少感病品种种植比例。
(二)化学防治
关键时期
初花期:主茎开花株率80%、一次分枝开花株率50%时首次施药。
盛花期:若遇连阴雨,间隔7-10天补施第二次药。
推荐药剂
高效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50-65毫升/亩)、啶酰菌胺、腐霉利(200克/亩)。
生物菌剂:盾壳霉、木霉菌(100-150克/亩),适用于发病初期。
辅助措施:添加代森锌(防细菌性病害)、赤·吲乙·芸苔(增强抗逆性)。
施药技术
无人机飞防:亩用水量≥1.5升,添加飞防助剂减少漂移。
人工喷雾:选用电动喷雾器(亩用水量30-40公斤),喷头抬高至植株顶部30厘米以上。
安全用药:避免花期使用吡虫啉等新烟碱类药剂,轮换用药延缓抗性。
(三)注意事项
环境安全:选择对蜜蜂低毒药剂,花期施药避开蜜源高峰期。
废弃物处理:农药包装物需回收至专用回收桶,禁止随意丢弃。
监测预警:利用病虫智能监测点跟踪子囊盘萌发与孢子释放动态。

三、防控目标
通过统防统治覆盖50%以上田块,防控处置率达90%,将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建议各地结合当地气候与病情,制定差异化防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