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死后养子竟抑郁自杀,孙子成国民党高官,如今后人如何了?

世界今若在 2025-04-20 20:28:41

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清朝末年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许多仁人志士都在积极地寻找新的救亡图存的道路,像是代表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等等。

清政府统治结束主要就是靠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的,而资产阶级还有一个派别也做出了变法。

那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虽然这次变法失败了,但是却为后世提供了经验,发动变法的“戊戌六君子”大都惨死在慈禧的手中。

谭嗣同正是其中之一,谭嗣同在英勇就义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孩子为他送终,他唯一的孩子也是从同宗收养的。

可是在多年之后他的孙子一举成为国民党的高官,直到现在都没有他后代的消息,谭嗣同后人现状究竟如何 ?

戊戌六公子谭嗣同刑场英勇就义

谭嗣同出生在北京,父亲是光禄大夫,湖北巡抚,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在五岁的时候谭嗣同就跟着先生开始学习,除了读书在谭嗣同幼时不仅喜欢读书也十分喜欢武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北京突然爆发了白喉病,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谭嗣同的母亲、大哥、二姐接连因为感染白喉病去世了,就连从小喜欢练习武术的谭嗣同都感染了白喉病。

谭嗣同在染病之后连续昏迷了三天才苏醒,但是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亏损,直到几个月之后才得以痊愈。

虽然说谭嗣同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在后来参加了多次乡试最终都以落榜告终,直到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满怀抱负的谭嗣同内心十分忧愤,并且努力提倡新学,并且在1897年编著了维新学派第一部哲学著作《仁学》,维新变法的结局我们都知道,因为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反对,并且守旧派在朝中实力根深蒂固,维新变法失败了。

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在北京宣武门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这个时候谭嗣同也才三十三岁,谭嗣同和妻子只有一个早夭的孩子,为了让血脉就此断掉,谭嗣同的父亲,将谭嗣同的儿子谭传炜过继到了谭嗣同的名下。

后代中却无人从政

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因为儿子的死大受打击,官职也因此丢了,谭继洵便回到了家乡,身边就只剩下儿媳李闰和孙子谭传炜,没两年谭继洵便因病去世了。

谭传炜就成为谭家唯一的血脉,在他去之前嘱咐李闰一定要教养好谭家唯一的后人,李闰虽然是女性,但是她的学识一点都不比男性少。

在抚养谭传炜的时候,她经常叮嘱谭传炜要好好读书,谭嗣同在世的时候,非常宠爱谭传炜,不仅仅是因为谭传炜是谭家唯一的孙辈。

谭传炜长得和谭嗣同非常相似,而且在学业上也颇有建树,自从谭嗣同去世之后家中所有人的希望一下就落在了谭传炜身上。

在学业上,李闰对待谭传炜非常严格,而且对谭传炜的期盼也非常高,可是谭传炜从小丧夫,就连自己敬爱的叔叔也死在自己的面前。

各种压力之下,谭传炜性格变得十分敏感,即使是情绪几近崩溃的时候,也不敢对李闰诉说自己心中的痛苦,久而久之的他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再加上其中两者生下两个儿子,生活中的压力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慢慢的他开始远离家人,最终在一天晚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这样原本兴旺的谭家一夜之间跌入了谷底,李闰这时候也意识到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给予过多的压力,所以对待谭传炜的儿子们她除了每日的教导之外,还会带着孙子玩耍。

李闰经常会给谭恒锐讲述谭嗣同的故事,慢慢地一颗报效祖国的小小的种子在他心中发了芽,谭恒锐从学校完成学业的时候全民族抗战已经爆发了。

为了心中的梦想,他加入了抗日的队伍当中,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他逐渐在国民党体系当中站稳脚跟,直到解放战争发生,谭恒锐躲在了香港,最终逃去台湾,在1979年去世了,而他的妻儿因为时局问题留在了内地,他的三个孩子最多也就活到了成年而已。

结尾

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法,它是一场群众思想启蒙运动,虽然说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近代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的英勇行为,也再次让大众看到了当时的社会是有希望的,但当时变法资产阶级的性质实在是太弱了,而且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执迷不悟直接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您对于我国近代社会变法运动还知道哪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1.谭嗣同——百度百科

2.陈明远.戊戌变法 君子实际有七位[J].国学, 2011.

3.平江不肖生.近代侠义英雄传[M].漓江出版社,2013.

0 阅读:0

世界今若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