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校友夫妇低调捐赠

中国妇女报 2025-04-25 13:41:01
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来临之际,复旦大学材料系高分子专业1985级校友李平、历史学系1986级校友廖梅夫妇决定为母校一次性捐赠10亿人民币,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 学敏高等研究院定位为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以交叉性、前沿性、国际化为建设宗旨,致力成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复旦力量。 “我们希望为学校捐助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在学术上有挑战性,需要花费很久时间,需要很多财力支持,但是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我们把它当作我们的社会责任。”廖梅这样阐释他们在寻找的项目。 去年11月,李平、廖梅夫妇回到母校,第一次从学校科研负责人那里听说了学校高起点建设研究院的构想。在与校领导多次深入交流讨论后,夫妇俩觉得研究院的设想完全与他们的想法吻合。双方一拍即合,夫妇俩决定捐资10亿元,支持建设复旦大学学敏高等研究院,助力学校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 “我们觉得中国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可以在自然科学、基础科学领域,为全人类、全世界做一些贡献。”李平、廖梅夫妇对此充满期待。 学敏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是复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迈向国际顶尖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关键一步。这对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是一次重要的改革试验。 “我们将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不局限于某一具体学科。交叉性是它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学校科研负责人介绍,学敏高等研究院将致力于构建一个世界顶尖的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交叉研究机构,聚焦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前沿领域,探索创新性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追求开拓新研究领域、新研究方向,不追逐热点和论文。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俯瞰图 复旦大学提供

面向全球招募顶尖青年人才

学敏高等研究院已启动人才招募工作,计划在十年内引进近百名全球顶尖的青年学者,尤其是博士毕业后5年左右的青年科学家,不限学科和国籍。 “我们将瞄准90后、95后甚至更年轻的顶尖科研人才。”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院希望吸引那些对科学充满热爱、具有创新潜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的人才,鼓励他们交叉碰撞,打造诺贝尔奖级别的重大成果。 ▲复旦大学实验室一角 复旦大学提供 对入选的青年人才,研究院将按需提供各类资源与支持,给予长周期的稳定支持,期限最长为20年,确保科研人员专注于高风险、高价值的研究项目,无需为短期问题担忧。 学术委员会成员、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认为,研究院招募的科学家是有好奇心、有韧性、懂协作的年轻人。“期待研究院能够融合东西方学术传统中的精华,成为全球先进科研机构的典范。让来自全世界的不同学科的学者汇聚于此,开展深度、长周期、前瞻性的原创探索。”莱维特说。 ▲复旦大学1989届材料科学系本科毕业合影 上世纪80年代,李平与廖梅在复旦相遇、相知。他们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活跃分子,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并肩合作,最终携手成为人生伴侣。 在学生会中,李平负责学校社团的管理,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廖梅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组织过校园广播大奖赛。 同为当年学生会成员的杨增国,用“一动一静”形容这对复旦伉俪:李平是个性格开朗、热心肠的人,处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校园文化活动中总少不了他的身影;而廖梅则截然不同,安静恬淡,讲话细声细语,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 本科毕业后,李平投身商界,是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廖梅则在复旦读了十年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教授指导的第一位国内博士生。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复旦大学 责编/陈晓冰、田园黄蝶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