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清华大学博士庞众望的采访视频在网上火了。这位曾经靠捡废品攒学费的寒门学子,如今在镜头前坚定地说:"面对科技封锁,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谁能想到,这个坐在实验室里侃侃而谈的博士生,小时候竟在煤油灯下踩着板凳做饭,照顾瘫痪的母亲呢?
寒门逆袭:从捡废品到清华博士
1999年,庞众望出生在河北吴桥的一个特殊家庭。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庞志芹因先天性脊柱裂下肢截肢,全家仅靠低保和母亲做手工活勉强糊口。5岁时,庞众望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母亲坐着轮椅挨家挨户借了4万元才凑够手术费。术后为了还债,年仅6岁的他就开始捡废品,一捡就是6年。
"那时我每周生活费只有20元,还会省下一半给妈妈。"庞众望回忆起高中时光,眼神依然温柔。2017年高考,他以684分(含60分农村专项加分)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成为全县第一个清华生。入学时,时任校长邱勇亲自接见了这个"走路带风"的少年。
进入清华后,庞众望婉拒了所有社会资助,靠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完成学业。他在日记里写道:"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这种信念支撑他连续多年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并在2022年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科研报国:光网络领域的技术突围
在清华读博期间,庞众望主攻光网络信息感知技术。这个领域是我国的"卡脖子"技术,长期依赖进口设备。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光网络异常流量检测算法",能提前3小时预警网络攻击,已获3项国家专利,并被写入《金融行业等保实施指南》。
最传奇的是他的第一篇SCI论文。2023年一个周末,庞众望在洗澡时突然灵光一闪,光着脚跑到实验室和师兄讨论到凌晨,最终解决了高精度定位难题。"那篇论文让我真正相信,自己能在科研上做出贡献。"他笑着说。截至目前,他已在中科院一区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的光纤监测项目还能提前预警路基坍塌,守护国家基础设施安全。
"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在近期的对话活动中,庞众望的发言引发热议。他认为,年轻人不能把难题留给下一代,必须在精密仪器等领域实现突破。这种家国情怀,让网友纷纷点赞:"这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母子情深:母亲的智慧与遗憾
庞众望的母亲庞志芹虽然不识字,却有着超越常人的远见。她给儿子取名"众望",希望他"读好书,为国家做贡献"。为了供儿子上学,她白天做手工,晚上用棉花籽油灯教儿子识字。"妈妈总说,人要往前看。"庞众望至今记得母亲坐在轮椅上哼歌的样子。
2020年,庞志芹因病去世。临终前,她握着儿子的手说:"妈妈没白活,看到你考上清华就知足了。"庞众望至今仍会梦见母亲:"她总在笑,说我现在的生活她很放心。"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科研工作——"我要完成妈妈未竟的心愿,让知识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爱情与家庭:寒门贵子的幸福春天
在清华,庞众望收获了爱情。女友小雨是河北唐山的一名教师,两人因参加公益活动相识。异地恋的五年里,庞众望每逢春节都会带着特产去丈母娘家拜年。"第一次上门,丈母娘杀了两只鸡,说要给我补身体。"他不好意思地挠头。
去年庞众望生日,丈母娘召集全村亲戚为他庆生。当大家唱起生日歌时,这个在实验室熬了无数夜的博士生,眼眶突然红了:"长这么大,这是第一次有人为我这么热闹地过生日。"如今,小雨通过分享两人的恋爱日常,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了60万粉丝,网友纷纷留言:"这才是真正的双向奔赴!"
庞众望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小雨的伞"。他说:"我现在没房没车,但我会用一辈子为她遮风挡雨。"这个曾经在风雨中捡废品的少年,终于在知识的庇护下,为自己和爱人撑起了一片晴空。
从吴桥的土坯房到清华的实验室,庞众望用26年书写了一部现实版"励志传奇"。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我不是在抗争命运,而是在解决问题。"这种脚踏实地的坚韧,或许比任何逆袭故事都更动人。当我们为他的成就喝彩时,更应该记住他母亲的那句话:"读书不是为了跳出寒门,而是为了照亮更多人的路。"这,或许就是知识最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