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根据两部宫廷剧《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写了一下“白月光”小天使-富察皇后。今天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另一个主人公人物-乾隆的第二任皇后-清高宗继皇后那拉氏,剧中最开始的头衔是娴妃。
那拉氏剧照
两部剧虽然展现的主角不同,但是在部分故事情节还是有相似的地方,比如乾隆南巡当地官员进献美女,皇后劝谏及南巡途中皇后断发。突然想起来《还珠格格》第三部好像也有皇后断发的情形。
同一情节在多部影视剧中出现,是不是说明它确实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那我们今天就来找寻一下真正的历史下娴妃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她又是怎样从一个妃子晋升为皇后,而后又断发遭乾隆厌弃,甚至死后以皇贵妃丧仪置办,不设牌位,无享祭,以至于现在我们用乾隆继后来称呼她。
电视剧《如懿传》中描述的娴妃与乾隆是青梅竹马,年少时彼此倾心,刚结合时恩爱有加,可是后期却帝后离心,最终断发斩情。而《延禧攻略》里的娴妃最开始并不出众,只是后来家人的离去,让她开始变得城府极深,步步为营最终登上后位。开始也是恩爱有加,生育子嗣,可惜南巡期间打算夺位最终失败断发被弃。
电视剧中如此,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样呢?
皇后那拉氏那拉氏画像
查阅资料,那拉氏并没有名字,所以说影视剧中的名称都是虚拟的。
雍正十二年,那拉氏当时16岁,嫁与当时的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
根据《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
那拉氏属于满洲镶蓝旗人,出身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的。
乾隆二年,那拉氏被封为娴妃。封妃之后宠幸并不多,直到乾隆十年,才被封为娴贵妃。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在陪乾隆东巡途中因病离世,后宫一时无主,乾隆和太后商议觉得娴贵妃为合适人选,只是并未直接封后,而是先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那拉氏自然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把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于是乾隆十五年,侧为皇后,并将一族抬旗为正黄旗。从此那拉氏开启了十五年的母仪天下之路。
侧为皇后之后,她与乾隆的感情也日益增进,几年内相继生下两子一女,只可惜最后只有十二阿哥存活下来。
断发斩情乾隆视自己的祖父康熙帝为榜样,希望能做出祖父一样的成绩,于是效仿祖父下江南。前后曾6次下江南,而帝后离心是在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时。
《清史稿》记录: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
那拉氏离世后,乾隆曾发一道上谕:“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
根据上谕内容得知,那拉氏在南巡途中形迹疯癫,不顾国家忌讳断发。于是派人将皇后护送回京。
南巡结束回京后,乾隆收回了那拉氏的四份册宝,家族将为镶蓝旗。至此,帝后离心的原因我们还是无从得知。
在南京博物馆曾展览过十五阿哥的一封奏折上乾隆的朱批,或许有所循迹。
“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
从朱批中我们得知,那拉氏断发时是屏退左右的,并不是剧中当着皇帝的面做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当时,除非国丧不可剪发。所以那拉氏的行为在皇帝看来就是疯癫之举,诅咒之意。
结语那拉氏作为一国之后,自然知道断发的意义。只是为何她明知大不敬还是要这样做呢。
我们无法从历史中找到依据。胡乱推崇出于嫉妒心理,南浔途中美女太多,乾隆冷落。只是作为一国之后,她能忍常人不能忍,怎么可能因为几个女子做出如此悖论行为。
至今为止,帝后离心仍是谜团。或许有一天这个谜团会解开,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