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上升,犬咬伤诊患者增多,老人小孩更要注意!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4-23 18:35:43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韩金序 乔芮)4月22日,据青春上海消息,天气转暖,不少医院急诊室接诊的猫狗抓咬伤患者数量激增。其中,上海浦南医院目前每天因犬伤来就诊的人数在200人次左右。

浙江省中西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犬伤门诊主任胡伟琦4月22日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我们医院近期确实有犬咬伤患者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自气温回暖后开始显现,尤其是在本月更加显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委员刘斯4月22日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北京市气温尚未转暖,医院日均就诊人次在40左右。

“气温上升是导致动物变得躁动的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气温升高人们穿着减少,暴露的皮肤面积增大,增加了被动物咬伤的风险。此外,宠物如猫狗在发情期或感到自身物品受到威胁时,也更容易对人发起攻击。”刘斯特别提醒,“儿童身高较矮,老人行动较为缓慢,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更易成为动物攻击的对象;且儿童和老人在受伤后往往对外界告知不及时,更容易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要注意的是,即使宠物已经接种过狂犬疫苗,也不能完全排除人类被咬后感染狂犬病的可能性,不能掉以轻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为患者接种疫苗。医院供图

对于犬伤防控,胡伟琦建议:首先,家里计划养宠物的朋友,在养宠物前全家最好进行预防性的疫苗接种;其次,一旦被动物咬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使用弱碱性水,如肥皂水,冲洗至少15分钟,随后尽快前往能够处理动物咬伤的医疗机构接受正规处置。

犬咬伤后,如果出血较多,需先止血,再冲洗。随后应尽快前往设有狂犬病预防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包括根据情况接种狂犬疫苗和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等。

“宠物疫苗无法完全阻断病毒传播,‘伤口小’也可能存在感染。头面部、颈部等神经密集部位受伤,感染风险更高,需联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北京市隆福医院门诊部主任高翔提醒。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