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相关部门组织了一场红军老兵的聚会,80岁高龄的开国上将杨得志也在邀请之列。
到了那天,杨得志早早就来到了现场,可当工作人员想把他请进去落座的时候,他却死活不愿意,一脸郑重的说道:
“咋敢坐,他还是在外面等着吧。”

那么,为什么功勋卓著的老将军不敢落座,他在外面又是要等谁呢?
强将手下无弱兵提起虎将杨得志,强渡大渡河的经典战例一定是绕不过去的。
大渡河可是长征路上最大的一处天险,当年太平天国的常胜将军翼王石达开,就是在这里折戟沉沙,被满清朝廷给剿灭的。

当时,蒋介石也准备以险峻的大渡河为依托,把北上的红军队伍给“剿灭”。
但可惜他低估了红军战士的勇猛,最后在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的带领下,红军先遣队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突破了敌人的封锁,把大渡河天险踩在了脚下。
但其实,强渡大渡河的总指挥并不是杨得志,而是另有其人,当时的杨得志只不过是一个战术的执行者。

这个人就是长征中负责先遣任务的红一师师长李聚奎。
1904年,在湖南安化出生的李聚奎24岁就参加了革命。
因为之前就在国民党唐生智的部队中待过,所以,加入红军后,李聚奎就担任了排长职务。
他似乎天生就对打仗非常精通,因此短短的几年当中,他就已经是红军当中数得着的领兵之人。

长征开始以后,他被赋予重任,率领红一师为后面的大部队开路。
那段时间,杨得志经历的所有战斗,都是李聚奎这个师长亲自指挥的,要不是李聚奎在提前侦查的时候,发现对岸的国民党守军乘船过来鱼肉百姓,从而俘虏了他们,强渡大渡河的战斗还真的没有那么好打。
跟在李聚奎身边的时候,杨得志学了很多打仗的技巧,所以,他对李聚奎一直都非常的尊敬。

周总理曾经称赞杨得志所率领的部队是“天下第一团”的时候,杨得志非常谦虚的表示,强将手下无弱兵,都是师长李聚奎指挥的好。
原本的第十一位开国大将长征时候就担任红一师师长的李聚奎是红军队伍里面响当当的高级将领。
部队顺利到达延安后,他更是参加了之后的西征。

虽然,因为西路军高层的胡乱指挥导致这支英雄的部队损失惨重,但李聚奎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逃脱了敌人的追捕。
他装扮成乞丐,历时两个多月,横跨千里,最终又一次回到了延安。
日军打进来后,李聚奎被中央派到刘帅麾下,负责做陈赓的参谋长。
陈赓将军本来就是个军事奇才,再加上李聚奎这个打仗不遑多让的人辅助,386旅那段时间打的日军苦不堪言。

为了发泄心中的憋屈,晋察冀地区的日军甚至在自己的坦克前面挂了一面旗帜,上面写着:专打386旅几个大字。
386旅在神头岭痛击鬼子的埋伏圈,就是李聚奎带着人定下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聚奎被党中央派往了东北,开始提前为可能发生的东北战事做准备。
西满军区能够成立,并逐渐的发展壮大,担任参谋长的李聚奎功不可没。

刚刚成立的西满军区在李聚奎的指挥下打了很多个胜仗,有利的牵制了国民党军队的调取,为之后的辽沈战役成功奠定了基础。
就连打仗算无遗策的林彪,提起李聚奎的时候都赞赏有加。
为抗美援朝立大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就爆发了。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民间的资源很有限,如何保证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成为了中央军委最头疼的事情。

在这种危难的情况下,中央军委又一次点了李聚奎的将,让他前往东北,组建后勤部,专门负责为志愿军提供后勤保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刚刚上任的时候李聚奎也是一脑门子的官司,每天愁的都快要睡不着觉。
为了确保把粮食和衣物运送到最需要的前线战士手中,李聚奎制定了很多条例规定,加强了各地兵站的职能管理。

在他的调整督促下,后勤运输工作变得快捷有效,浪费的情况被大大的减少。
这虽然暂时缓解了一部分压力,但却不足以彻底解决志愿军战士们粮食不够的不利局面。
就在这时,李聚奎突然想到,他要饭的时候经过西北农村,曾见过当地人吃一种炒面。
这种炒面制作好以后特别顶饿,而且易于储存,吃起来也很方便。

越想李聚奎越觉得炒面非常适合前线打仗的战士们,于是他连夜找人开始制作炒面。
当第一批制作好的炒面被送到志愿军前线的时候,这种新奇的食物得到了指战员的一致好评。
彭帅等志愿军的高层更是致电中央军委,表示李聚奎同志解决了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
正是因为他在后方为抗美援朝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所以战争胜利后,朝鲜政府给他颁发了自由独立一级勋章。

在共产党最重要的三个时期,李聚奎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这让他在党内的地位一直都很高。
但他从来都不恃功而骄,表现的非常谦虚低调,只要国家有需要,让他干什么他都愿意。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1955年七月石油部成立后,李聚奎接受周总理的安排,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石油部部长。

当时为有功将士授衔的事情早已开始启动,不少负责评选工作的人都认为,李聚奎这个长征时候就担任红一师师长的老兵,可以被授予开国大将的军衔。
但没想到李聚奎坚决反对这个说法,认为开国大将有十人足矣,再多一人反而不好。
不但如此,他还根据当时中央的决定,以不在军队中任职为理由,拒绝参加这一次的全军大授衔。

这也是为什么1955年的时候,开过将领的评选中没有李聚奎的原因。
虽然李聚奎在1955年的时候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但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一直都记着他的贡献。
1958年的时候,卸任了石油部部长职务的李聚奎被中央军委授予了开国上将的军衔。
这位老将军的高风亮节让党内的将领们对他都非常钦佩,他曾经的部下们更是如此。

所以,就算杨得志已经八十岁高龄,而且还担任过原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可当他得知老首长李聚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依旧如同曾经一样,会规规矩矩的在门口等着迎接。
参考资料:上将.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06-6]
开国上将之李聚奎.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9-12-9]
上将李聚奎:从农民成长起来的智勇双全的将军.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8-09-10]
老革命中国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