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海战斗舰是美国海军在21世纪开发并大量使用的一种新型舰艇。与传统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不同,LCS采用模块化设计,被认为是21世纪美国海军的主力舰艇之一。LCS分为两个型号,分别是传统舰体的“自由”级和采用三体舰设计的“独立”级。
然而,实际建造出来的LCS舰艇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动力系统不稳定。为了达到高航速,LCS采用了超薄的舰体钢板,导致在高速航行时舰体容易受到海浪的影响,甚至可能发生变形。此外,动力系统经常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运行,导致动力装置频繁故障。已经退役的“密尔沃基”号以及还在服役的“沃斯堡”号、“小石城”号和“底特律”号都曾遭遇过高速离合器齿轮频繁故障的问题。
其次,模块化技术不成熟。LCS舰最初设想通过快速更换搭载的模块实现不同的作战功能,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模块更换非常困难,美军无法完成操作。因此,最终放弃了“模块化”功能,固定每艘LCS的用途,无法实现“多功能”目标。
此外,由于过于追求高性能指标,LCS舰的后勤维护成本非常高。据美军公开消息,每艘濒海战斗舰每年的养护成本高达7000万美元,这对美国海军来说是一个巨大负担。设计不合理还导致该舰频繁出现发动机停车、腐蚀和舰体裂缝等问题,给美国海军带来了很多麻烦。
最后,LCS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失去了用武之地。LCS最初设计用于在敌方近海执行任务,但随着中国海军的快速崛起,特别是“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不得不退到距离中国本土200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在没有舰载机掩护的情况下,LCS对于中国解放军而言成了易于击中的目标。与中国的054A型护卫舰相比,LCS在各方面都无法与之相比,而最近还出现了更先进的054B型护卫舰,中型水面舰艇技术方面,中国已经明显拉开了与美国的差距。
然而,美国海军仍在继续建造LCS舰艇,尽管这些舰艇已经落后于中国的军舰,但对于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战斗而言仍然具备一定优势。等到美军装备更新的“星座”级护卫舰后,这些LCS舰艇可以转手出售给美国的盟友国家。造舰的钱完全可以赚回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方面在退役LCS舰艇,一方面却还在继续建造新的舰艇的原因。所以,所谓的“体制优势”只是一个幌子,美国海军造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军工集团、州政府和军火商的利益需求,以维持自身的霸权地位并实现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