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在孩子上小学后,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以为老师最头疼的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总是想方设法在学习上发力,让孩子学习好一些,获得老师的赏识和好评。
其实,真实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学习之外,日常的很多细节都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有好多朋友、同学是小学老师,和他们有过很多交流,也在网上看到过小学老师的吐槽,从他们的分享里,我总结了让老师最头疼的3类学生,家有小学生或准小学生,一定做到心中有数。
小学老师坦言:最头疼这3类学生,与成绩无关,一看见就着急。
第一类,自作聪明,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孩子
有很多孩子提前学习了很多小学知识,上小学后发现课本知识很简单,老师讲的内容,自己早就掌握了,没有新鲜感,带着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学习。
上课的时候,总是做小动作,玩橡皮、玩铅笔、乱涂乱画等等,和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闹得教室里乱哄哄。
有的孩子胆子更大,还会站起来打岔,对老师指手画脚,影响老师的上课节奏。
老师虽然知道他学会了,可能是想借一些特别的方式引起老师的关注,寻求表扬和夸奖,但是其他同学还没学会还要听课,不能单独为他开绿色通道。老师只能让他保持安静,他还会顶撞老师,让老师没办法讲课。
孩子可能是一个好苗子,但如果显得格格不入,破坏课堂纪律,难免会招致批评,影响学习兴趣,对将来的发展可能是不利的。
第二类,性格孤僻,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的孩子
孩子上课不认真让老师头疼,那乖乖坐着、不吭声总该让老师省心了吧?也不是这样的,如果孩子过分得乖,表达能力差、社交能力差,老师也同样头疼。
有的孩子的确很乖,是很多家长向往的样子,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可怜的孩子。
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诉求,不知道该向家长、老师或同学求助,只是默默承受、默默忍受。
他也没什么玩得不错的朋友,别的孩子没玩伴的时候才会过来找他玩,一旦有了玩伴,立马把他抛到一边,他就是一个救火队员、替补一样的角色,在同学中的存在感非常低。
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往往会让他成为被老师忽略、被同学欺负的对象,价值感非常低,自信心非常不足,心理阴影很大,却不易被别人察觉。
可能只有成绩出现波动、或者精神状态明显不佳的时候,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但是已经造成的很多负面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
第三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
上了小学,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抓学习、纪律这些工作,可没想到还要操心很多小事。
有的孩子去厕所半天不回教室,以为出了什么问题,结果派人去看,发现是不会擦屁屁,还要找人给他提供帮助。
有的孩子喝水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麻烦。一会儿找不到水杯放哪里了,一会儿不知道瓶盖怎么打开,对大人的依赖过多,轮到自己做的时候就抓瞎。
孩子们忘记带课本、带作业、带文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且有时候也不知道说明问题,就在那里干坐着,直到被老师发现,才意识到是个问题。
老师们也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但又不得不去沟通、处理,有时候还会导致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紧张。
所以,孩子上了小学,并不会突然长大,变成一个让人省心的孩子,我们不能指望一切都会在学校得到改善,还需要在上学前后做好准备工作。
(一)知识类的学习不要过分超前,要保留一定的新鲜感
因为剧场效应的影响,大家都在紧锣密鼓地安排孩子超前学习。学习知识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只是简单重复课本内容,达到让孩子抢跑的目的,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以为学得很好。
如果想让孩子多学一点知识,那一定要保留新鲜感,可以从能力培养入手,提升孩子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让孩子阅读各种类型、题材的书籍,既认识很多字,又能对多个学科进行启蒙,还能让孩子视野开阔、知识渊博、理解力强大。
让孩子做一些数学逻辑类游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为以后解决复杂难题打好基础。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接触数学,让孩子感到数学有用、有趣,喜欢上数学。
让孩子多听英语音频、看动画片、英文绘本或分级读物,积累大量的听力词汇,为以后轻松学英语做准备。
(二)注重性格方面的养育工作
李玫瑾教授说过,性格比智力重要。
不用看长远,就是在当下,如果孩子的性格不好,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不可能孤立存在,需要和同学交往,需要和老师沟通交流。如果沉浸在个人世界里,不被人理解,遇到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时间一长就容易累积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想要一个好成绩也无从谈起。
所以,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性格。
父母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待人接物的正确方式,带孩子和不同人群接触,积累和人交往的经验,以便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
父母可能做不到太全面,可以借助一些性格培养的绘本,让孩子了解各种不同的场景,学习在遇到不同问题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见得多了,慢慢就变成一种能力。
(三)加强自理能力的锻炼
我们很爱孩子,总是想代替孩子做好一切,但忘记了他上学后,只能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事实,反而让孩子感到难堪和痛苦。
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以前,或者刚上小学,一定要狠下心来锻炼他的自理能力,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需要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去厕所、吃饭、喝水等等,上小学了,就不要再指望别人。
需要自己整理好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每天对着课程表,将第二天需要的课本、作业本、文具等等装入书包指定位置,不至于遗漏,也便于查找。
这些事情学起来都不难,却让孩子的学校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写在最后:孩子上了小学,不仅仅有学习任务,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老师的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培养孩子的能力,让老师喜欢孩子,让孩子喜欢老师,开始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好的学习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