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肖以荣律师(专注疑难复杂案件)
法律的温度,藏在每一条为你而写的规则里;法治的力量,源于每个普通人对规则的理解与运用。每日一法,点滴积累,你也可以做到遇事不慌,维权有据,欢迎来到肖律师每日一法法律讲堂。今日法条已备好,让我们一起翻开这页与你息息相关的法律人生。
一、【今日法条】
《民法典》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二、【法条解析】
《民法典》第一条短短 52 字,开宗明义地确立了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堪称整部法典的 "灵魂条款"。第一条从五个维度说明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
第一、筑牢权益保护的法治屏障。民法典将 "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 置于首位,涵盖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人身权与财产权。从胎儿的继承权到死者的人格尊严,从个人信息保护到网络虚拟财产,法典全方位守护每一个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让 "人的价值" 在法律条文中得以彰显。
第二、构建民事关系的调整规则。针对婚姻家庭、合同交易、物权归属、侵权责任等平等主体间的人身与财产关系,民法典通过明确权利义务边界、规范行为规则,为社会交往提供 "操作指南"。
第三、夯实社会运行的秩序基础。法律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纠纷,更在于预防纠纷。民法典通过确立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对恶意串通、违背伦理的行为说 "不",从民事活动源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市场经济秩序,为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的法治环境。
第四、回应时代发展的实践需求。法典特别强调 "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将绿色原则、数据权利、居住权等新时代元素纳入其中。比如针对生态保护,明确 "民事活动不得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让法律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第五、注入价值引领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入法条,使法律不仅是行为规范,更是道德准则。当 "诚信履约"" 赡养老人 ""尊重隐私" 等原则融入民事活动,法治与德治的深度融合,正悄然塑造着更有温度的社会文明。
三、【肖开心律师说】
民法典第一条,既是立法者的初心宣言,更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宪章。它告诉我们:法律不仅是纸页上的条文,更是日常生活的指引 —— 从签订一份合同到处理家庭事务,从维护个人隐私到参与社会活动,法典始终站在你我身后,守护合法权益,规范行为边界。
作为法律工作者,肖律师呼吁:让《民法典》成为随身携带的 "权利手册"。当您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不妨翻开这部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第一条开始,逐步读懂自己的权利、明晰应尽的义务。唯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用法、护法,让法治真正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每日一法,点滴积累。期待与您共同走进法律的世界,感受法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