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油罐车”丑闻,把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推入舆论旋涡。
在这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风波中,中储粮没有任何借口可言。
来自各大媒体平台的信息表明,这件事需要一个明白无误的解释。
但中储粮的回应,却显得那么平庸。
“对事件高度重视,并在7月2日要求下属油脂公司开展排查,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专项大排查”——人们已经不想再看到这种教条式的“高度重视”,以及“专项大排查”这样的运动式自我口嗨了。
所以中储粮集团的回应,看上去是一个回应,实际上没有实质回应。
原因也很简单——媒体的调查报道,清晰准确地把中储粮涉及“油罐车”丑闻的现象记录在案,这还有什么可排查的?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0年5月,储备品种涵盖主粮、食用油脂油料和棉花等品种的国内最大农产品储备集团的中储粮,在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用油安全方面,对得起自己公司名字“中储粮”中的那个“中”字吗?
“罐车拉完煤制油不清洗,直接装食用油”这种事情,中储粮真的不知道?
公开报道写的明明白白——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成为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在线上平台,中储粮旗下品牌金鼎相关产品已被陆续下架。
这很好。
因为“油罐车”丑闻事件表明,金鼎食用油对于消费者来说,并不安全。
而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就是底线。
三聚氰胺、地沟油等恶劣事件,已经让人深恶痛绝。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现在连最起码的食用油安全都确保不了,这算怎么回事?
天地不容。
专家已经说了,这种受到污染的食用油,“吃得越多则毒性越大,还可能影响造血功能”。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
根据媒体报道,在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有两辆旧车的罐体外侧字迹有改动,原来疑似是“天津液体粮油运输”的字样,已改成“食用油专用油运输”。
这是什么意思?
想欲盖弥彰,还是临时抱佛脚?
整什么花样都过不了这一关了。
因为国社已经发话了,要求《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国务院食安办也发话了,将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食用油罐车运输环节有关问题;对于违法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将依法严惩、绝不姑息!
所以,如果有一些侥幸心理,趁早收起来吧。
说起来也颇为讽刺,中储粮从字面上理解,是为国储粮,如果都是用这种油罐车来执行,未免也太过于对肩上千斤担放浪形骸了。
这真的很丢脸。
食品安全大如天。
在中储粮这里,变成了一个油罐车丑闻。
现在人们想知道的是,中储粮在公布自查结果时,如何自圆其说。
有一点可以确定——人们不想再看到类似于“高度重视”这种大话、套话。
因为油罐车丑闻的出现表明,“高度重视”从来都没有真正重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