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容易随时嗝屁,能看多久看多久吧!
最近非常火爆的一个消息,那就是大学要扩招了,双一流要扩招2万人以上。
然后很多人就说,哇!机会来啦,我们上好大学的机会增加了。
是吗?机会真的来了吗?说不定是更坏的时代来了……
申明:本文只是我的观点,不是答案,只是一个思考的角度而已。

延长中考分流,考研高考化,大学在扩招,学前教育免费……
政策太多了,一句话总结就是,大学本科越来越不值钱了,读个本科就和高中一样,只是多了一个上升的机会而已。就像咱们读个好的高中,考上大学的概率更大。人越多,越不值钱。所以大家要做好养娃养到研究生毕业的准备,所以不是机会来了,而是更坏的情况来了,我们从两个角度给大家聊一下。
讲个故事,我是86年的,大山里面的,小时候从家到镇上走路1个小时,从镇上到县城坐大巴1个多小时,从县城到市里面做大巴5个小时。我们读初中的时候,镇上考上高考中的非常少,那时候含金量真的很高。高考是在2005年和2006年,复读了一年,同样这几年考上大学的也不多,大学要是好好学一下,基本上出来也没啥问题。但是现在回到乡下,随便问问身边的邻居家庭,你们家几个呀,现在都在干嘛,回答都是一样的,都在读大学,都有大学上。基本上都是大学生了,那就不值钱了。

再来分析一组数据,官方说2025高考双一流大学扩招2万多人,而双一流大学有147所,实际上分到每所大学平均差不多136人左右,这个人数和现在公布了扩招人数的大学也是基本上吻合的,个别的院校会比较多,比如中国农业大学500人,大部分还是会在150人,200人的样子。同样这个人数还会放到各个省份,不同省份大学的机会会偏好本省,比如四川大学,扩招101人,那么这个人数分到四川,基本上就15的样子了,说不定还不没这么高。其他大学的人数在四川比例就不会怎么大。整个算下来,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这儿要注意的是,单院校变化不大,累加人数还是有一定的区分,尤其高分段的同学,2025报考一定要计算累计位次。

从上面的两个维度来说,扩招是好消息吗?其实并没有,但是会影响大家的心态变化。另外扩招在接下来的几年还会继续,这就意味着,大学本科越来越像高中,原来的中考分流,会延后到高中结束。所以咱们还得需要考研,不管是当下的就业趋势来看,还是未来的大学生人数来看,研究生就像以前的大学本科。而对于我们当下的高考报考来说,滞后性非常严重,当下的选择要在未来7年8年才会有结果。以前是4年就有了,未来会更长。但大部分家长当下的选择只是在跟风,当下的热度只是这两年呈现的结果,那么等7年8年后,刚毕业就遇到行业不行,毕业即失业。这个还没有加人工智能时代对岗位的影响,一边毕业生人数增加,一边岗位会替代更多。

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今年报考来说,大家记得位次修正,高分段记得关注累计位次。对于滞后性的问题,我们当下选择一定要深度思考,主动把自己的路径规划延长,我们看的不是四年的后事情,而是8年10年后的事情。那这个长时间,我们本科阶段应该怎么学?考研应该怎么走,需要储备哪些技能?每个环节都想好了,其实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填一张志愿表,也不是考上大学就完事了,另外也不是我们现在选好专业,然后未来就一定好就业,待遇还很好。没有哪个专业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不再是以前读了大学就改变命运的年代了。当你还在问,学那个专业未来好就业,未来待遇好,其实你已经掉入大变化时代下的陷阱了。
就简单写这点吧,写的也挺乱的,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担心审核通不过,重点是带来思考,记得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