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去几楼啊?"
"干嘛几楼啊,整栋都是。"
这段让网红歌手惊掉下巴的对话,发生在德云社当红演员孙越的新公司大楼里。啥叫霸气?这就叫霸气!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拥有一整栋2800平的商业大楼是什么概念?怕是普通人奋斗几辈子都够呛。

但对孙越来说,这好像就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边走边聊间,他随口就把公司的规划娓娓道来:"咱们这公司一共四层,一层二层给直播,三层划给综艺,四层就做网剧。
"专业相机、录音棚等设备一应俱全,光是这一套下来,保守估计也得上亿投资。
可别以为这就是孙越的全部家当。要说德云社里谁最低调的富豪,孙越绝对能排第一。
但最让圈内人咋舌的,还是孙越家里那些"压箱底"的宝贝。你别看他平时说相声逗乐子,私下可是个地道的文玩发烧友。

马未都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经常邀请他上节目分享收藏心得。
"花鸟虫鱼,文玩手串什么的都喜欢,紫砂壶手里有几十把,葫芦可能有上百把,都是多少年攒下来的。"孙越在节目上这么说。
但这话说的多少有点谦虚了,光是他收藏的名贵扇子,随便拿出一把都得好几万。
要说孙越能有今天,还真不是运气。他出生在高知家庭,父亲是航空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集团的电力工程师。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背景,孙越完全可以走个稳妥的人生路线。但他偏偏迷上了相声这门艺术,而且是从最基础的学起。
1990年,孙越开始学相声,1995年拜师。他的外公可是已故相声大师李文华先生,但当时李老先生因病已不能登台。
后来,孙越又拜了名家赵小林为师,一心钻研相声艺术。
如今的孙越,不仅在德云社站稳了脚跟,还和岳云鹏这对黄金搭档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要说德云社不缺有钱人,但像孙越这样低调又内涵的,确实不多见。一把价值连城的扇子,一屋子的文玩古董,一栋写字楼的生意经,都在诉说着这位相声演员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说起德云社,谁能想到这个如今估值20亿的相声帝国,当年是从一家小茶馆起家的?
时间倒回1996年,在北京的广德楼茶馆,郭德纲、张文顺和李菁三个人,就这么开启了他们的相声梦。那会儿德云社还不叫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就是仨人轮流上台说相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但郭德纲他们不服输啊!到了1998年,队伍从最初的三个人发展到了十几号人,演出场地也从茶馆升级到了戏楼。
转眼到了2003年,演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连演出场地都换到了"天桥乐茶园"。就在这一年,"德云社"这个如今响彻大江南北的名字正式诞生了。
要说德云社真正开始起飞,得从2005年说起。
"哎哎哎,听说没有,郭德纲要来咱们这开相声专场,你买到票没有?"

"没有啊,现在好难买,都要抢的,你有没有啥子关系能搞到票啊?"
"我问下我朋友,但是不能保证。"
黄牛票价翻了又翻,场场爆满。这还不算完,同年郭德纲在保利剧院一场相声,创下了"相声界返场22次"的神话!从那以后,郭德纲就成了中国相声界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
2008年,德云社干了件更牛的事 -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办个人专场,现场观众上万人!要知道,这可是国家最高规格的表演场所啊。

但郭德纲的野心可不止于此。2011年,他带着德云社走出国门,在澳大利亚和悉尼演出。虽说是第一次,但效果出奇的好。
这不,2013年德云社就在墨尔本开了分社,成为第一个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中国相声团体。
从广德楼的小茶馆,到墨尔本的海外分社;从三个人的小班底,到如今德云社这个庞大的相声王国。这20多年,德云社走出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
网上有人说德云社估值20亿,还连续7年上了中国福布斯排行榜。可郭德纲却跟马云似的,总说"对钱不感兴趣"。

不过话说回来,能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做到这个份上,德云社确实有两把刷子。
说起郭德纲的创业路,可不是一帆风顺。今天让我们聊聊1994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师徒恩怨,那可是郭德纲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要从1989年说起,那会儿郭德纲经父亲介绍认识了杨志刚,跟着他学习相声。1991年,在杨志刚的帮助下,郭德纲成功和天津文化局签约,当上了正式员工,还跟师父的徒弟搭档说相声,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谁能想到,这看似安稳的生活,却在1994年突然急转直下。郭德纲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他敬重的师父杨志刚,竟然私吞公款,还伤害女记者!这对郭德纲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面对这样的情况,年轻的郭德纲陷入了两难:是为师父隐瞒,还是坚持正义?结果他选择了后者。谁知道杨志刚为了自保,直接倒打一耙,说什么"郭德纲伪造签字票据高达一万元,还偷窃管内演出的行头"。
那会儿的郭德纲,哪里斗得过这种老江湖?最后不仅被天津文化局开除,还背上了偷窃的骂名。
但郭德纲不是轻言放弃的人。2006年,他终于憋不住了,写了一篇《我叫郭德纲》,把当年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杨志刚立马通过报刊反击,还把郭德纲告上了法庭,说他诽谤。
法院最后认定郭德纲无罪,杨志刚不服气继续上诉,结果被法院驳回了。这事也让郭德纲和相声界的一些人结下了梁子。
但你说这事谁对谁错?反正郭德纲是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这段经历让郭德纲明白了一个道理:"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也许正是这些坎坷,才造就了后来德云社的辉煌。

从流浪艺人到相声界一哥,郭德纲这一路走得真不容易。那些说他暴发户的人,怕是不知道他当年经历过什么。就像他常说的:"人这一辈子啊,不在乎你多有钱,关键是你怎么挣这个钱。
这话说得多有道理?不管是当年坚持正义的选择,还是后来创办德云社的决心,郭德纲都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什么叫"德"字当头。
要说这些年,郭德纲最大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要说德云社最危险的时候,得数2010年那一年。这一年发生的事,差点让德云社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先是8月份,北京电视台爆出猛料,说郭德纲的别墅侵占了绿地。这事一出来,可把网友们炸开锅了。好在物业及时出面澄清:"郭德纲先生名下的别墅没有侵占和违规"。
这事还没完,更大的风波还在后头。
有媒体跑到德云社采访,结果弟子们说郭德纲不在。谁知道,这一来二去就起了冲突。媒体随后就开始大肆报道"郭德纲弟子打人事件",一时间全网都在讨论这事。

这下可不得了,一些媒体开始跟风,对德云社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封杀。那段时间,德云社可谓是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就在德云社最艰难的时候,《南方周末》站了出来,为郭德纲说话。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导演冯小刚也在微博上发文力挺郭德纲。
这两尊大佛的出现,可算是给德云社吃了颗定心丸。
但内部的问题也开始显现。有些德云社的人开始动摇了,觉得德云社怕是要完,得赶紧为自己找后路。何云伟和李菁率先发布声明,宣布退出德云社。

而在2009年,德云社的另一位创始人张文顺先生就已经离世了。
想想当初一起创立德云社的三个人,这会儿一个去世,两个离开,郭德纲大概也挺心酸的吧?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德云社最困难的时候,"艺馨社"的掌门人孙越带着全体人马加入了德云社。
他的加入不仅给德云社带来了新鲜血液,更是给了德云社一针强心剂。后来孙越和岳云鹏这对黄金搭档的走红,也证明了这个决定有多么明智。

回头看看这些事,你就明白为什么郭德纲总说"德云社能有今天不容易"了。确实,一个相声团体能从这么大的危机中走出来,靠的可不只是运气。
现在想想,2010年这一年对德云社来说,既是至暗时刻,也是转机所在。经历了这些风波,德云社不但没倒下,反而变得更强大了。
从最初的茶馆说相声,到如今的商业帝国,德云社里的富豪究竟有多少?让我们一起数数这些"隐形富豪"的故事。

先说郭德纲,这位德云社的掌门人,身家保守估计也有50个亿。光是名下的公司就有8家,每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都不少,从50万到5000万不等。
不光是他,连他爱人王惠名下也是公司一大把。
再看看秦霄贤,这位"富二代相声演员"可有意思了。人家家里是开连锁酒店的,从三星到五星都有,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这些寸土寸金的地方。
说到张云雷,那更是不得了。11岁就拜师郭德纲,不仅叫师父叫"姐夫",人家爹还是南京德云社的总经理兼唯一股东。

要说杨九郎,那可真是"富贵低调"的代表。在北京能住上四合院的不超过10个人,他爹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在最繁华地段,这得多少钱啊?听说他还没进德云社的时候,就已经是有车有房的主儿了。
于谦就更有来头了,人家父亲是港大油田地质勘探的一把手,据说还是铁帽子王的后裔,在北京被尊称为"八爷"。
不光住四合院,还在郊区买了个马场。
这群富二代里面就岳云鹏是个另类,妥妥的草根出身。但人家现在也不差钱,光是演出费就能到4000万一年。

还演了好几部电影,身价少说也有几个亿。
说了这么多,再回头看看咱们开头提到的孙越,就更明白为啥他能云淡风轻地说"整栋楼都是我的"了。德云社这些人,台上逗你笑,台下各个都是商业大佬。
你说这些人为啥都愿意留在德云社?可能就像孙越收藏的那把几万块的扇子一样,有的东西,不在乎它值多少钱,而是因为热爱。
从广德楼的三个穷哥们,到如今的富豪天团,德云社这些年的发展,简直比相声还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