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升即走”变天了,高校教师圈迎来大变革!

卌卌卌课程 2025-03-15 05:41:52
“非升即走”制度在高校里那可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多少青年教师为了它愁得头发都白了。不过,最近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说了,这事儿要改! 先说说“非升即走”是啥玩意儿。这制度其实挺早就有啦,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高校里冒头。初衷挺好的,就是让青年教师们有点压力,好好搞科研、做学问,提升高校的整体水平。一开始,这制度确实挺管用的,那些刚进高校的“青椒”们,为了保住饭碗,那可真是拼了命地发论文、申请项目。有研究说,实行这制度的高校,科研产出一下子提高了103.02%,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可慢慢地,问题就来了。现在博士越来越多,高校的门槛也水涨船高,青年教师们面临的竞争那叫一个激烈。为了达到留任的标准,他们得在短时间内发好几篇高质量的论文,还得申请到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就说某985高校吧,要求青年教师在培育期内必须完成4篇“SCI/SSCI 2区及以上或核心期刊”论文,还得拿到一个国家级基金项目,这难度可不是盖的! 而且,现在的青年教师们压力更大了,因为“非升即走”的范围扩大了,连副教授都不例外。以前,只要升到副教授,就能享受长期聘用待遇,现在可不行了,还得继续卷。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科研和教学失衡了。大家都把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这块就有点顾不上了。 好在,复旦大学站出来要改这制度啦!金力校长说了,要来一场“大手术”,把“非升即走”改成“先留后升”。这就意味着,只要青年教师在行业内表现优秀,就能留下来,而且不限定留下的人数。这可真是太好了!以前,青年教师们为了晋升职称才能留任,现在倒过来了,先留下来,再慢慢晋升。 复旦大学的新制度还挺复杂的,分为教研、研究和教学三个系列,还构建了一个从助理教授到首席教授的准聘-长聘教职体系。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们还推出了年薪制,这可真是个大动作!而且,为了防止教师们长聘后“躺平”,复旦大学还完善了奖励性绩效体系和空间分配模式,让教师们一直保持创新的动力。 除了复旦大学,其他高校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高校搞“老带新”,让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着青年教师熟悉环境;有的高校在考核快到期的时候,引入学术共同体和学术考评委员会,给青年教师一个“延期考核”的机会。这些办法听起来都不错,希望能帮到那些被“非升即走”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青年教师们。 今年的两会上,也有不少代表关注到了这个问题。有人建议把“非升即走”改成“非升即转”,让教师们有个更人性化的转岗机制;还有人说要改革高校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分类的评价体系。这些声音都挺有道理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好好考虑一下。 说到底,“非升即走”制度的改革,是为了让高校教师们能更好地发展,让他们不再为了保住饭碗而内卷。希望这次改革能真正落到实处,让那些有才华、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们能在一个更宽松、更公平的环境中成长,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8 阅读:3292
评论列表
  • 2025-03-17 07:29

    先留再升?升不上去呢?还得走吧?和非升即走只是时间差异而已[呲牙笑]

  • yrg 3
    2025-03-18 12:34

    这东西就没有一个尽头!没有统一标准!就是让你使劲使劲再使劲![得瑟]

  • 2025-03-18 17:58

    我是校长就是用年轻博士换掉一批五十岁以上老教师

  • 2025-03-19 20:48

    有个P区别,还不是拼垃圾科研

  • 2025-03-19 19:11

    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