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亿贱卖外资,现蒸发300亿,“炊具大王”被消费者狠狠上了一课

青一说 2025-02-14 13:57:27

从一个乡镇企业起步,短短2年的时间,就迅速占据了全国40%以上的市场份额,苏泊尔曾是当之无愧的“炊具大王”。

可让人惊讶的是,在上市2年后,苏泊尔却被其创始人以40亿元的价格贱卖给了法国SEB集团,披着国货的皮的它,又狂赚中国老百姓700亿。

不过自2020年开始,苏泊尔的市场价值持续下滑,短短2年间市值竟然蒸发了近300亿元。

那么,苏泊尔为何会贱卖外资?又是为何跌落神坛?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国货之光·——

1992年,国家出于安全考虑,颁布了全新的压力锅安全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当时市面上所有的压力锅产品无一合格,不过,国家出于对企业的扶持与过渡考虑,给予了企业几个月的缓冲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企业都选择抓住这最后的时机,全力开动老生产线,尽可能多地生产老式压力锅,想在规则变更前捞上最后一桶金。

但浙江一家工厂的厂长苏增福,却毅然决然地停用了那套价值数百万的老生产线,还向银行贷款200万,投入到新生产线的研发中。

这个举动在当时看来,简直疯狂至极,新的安全标准在国内毫无先例可循,研发能否成功完全是未知数,在这样的情况下,守住眼前的利益自然是人的本能。

苏增福没有被外界的质疑和反对声所干扰,他以高薪聘请了十几位行业内的专家,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新生产线的研究中。

团队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压力锅的安全性,按照新国标,压力锅必须具备多重安全保护装置,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等危险。

为了找到一种既符合新国标又能降低成本的方法,他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实验,终于通过在盖子上增加防爆装置的方式,成功研制出了新的高压锅。

新产品一经推向市场,就凭借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崭露头角,由于当时市场上几乎没有同类竞品,苏泊尔的压力锅尽管价格偏高,却依然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仅仅一年时间,就成功售出200多万口锅,迅速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苏泊尔这个品牌也由此在炊具行业打响了名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一跃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曾经那些嘲笑苏增福的人,纷纷转变态度,他们主动向寻求合作,面对这些曾经的质疑者的追捧,苏增福并没有骄傲自满,他深知,企业的成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团队努力的结果。

不久之后,苏泊尔又开始进军不粘锅市场,当时国内不粘锅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价格高昂,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苏增福看准这个机会,带领研发团队攻克了特氟龙涂层技术难题,推出价格仅为进口品牌三分之一的不粘锅产品,一举打破外资垄断。

在他的带领下,苏泊尔的销售额以每年30%的惊人速度增长,迅速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

2004年,苏泊尔还成功上市,被国人视为国货之光,可没想到,仅仅两年后,苏增福却做出了一个震惊众人的决定——以40亿的价格将苏泊尔出售给外资。

——·40亿“卖身”外资·——

原来,彼时的苏泊尔在开拓欧洲市场的征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碍,欧洲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有着极高的要求,苏泊尔虽在国内已占据一席之地,但在进军欧洲时却处处碰壁。

就在苏泊尔陷入困境之时,法国的赛博集团嗅到了商机,迅速向苏泊尔抛出了注资的橄榄枝。

起初,苏增福对这一合作提议满怀期待,毕竟引进外资不仅能为苏泊尔带来急需的资金,还可能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助力苏泊尔突破发展瓶颈。

然而,赛博集团的条件却让苏增福陷入了两难的抉择,赛博集团一开口,就要求至少获得苏泊尔80%的股权。

很明显,外资早就盯上了苏泊尔这块在国内炊具行业的肥肉,毕竟,苏泊尔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拥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再加上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这无疑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赛博集团自然想将其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苏增福深知这一决策的重大影响,他斟酌许久,权衡利弊,一方面是苏泊尔在海外市场拓展的艰难,急需外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大量股权出售可能带来的控制权旁落风险。

在多番考量后,苏增福还是选择出售了大部分股权,这笔交易是非公开进行的,此后,苏泊尔在对外宣传中,依旧打着国产品牌的旗号。

为了进一步巩固品牌形象,让苏泊尔更加深入人心,苏泊尔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们捐赠8000万用于修建浙江台州的陈屿隧道,隧道通车后,当地居民的通勤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苏泊尔这一善举,不仅赢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更在民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这些善举为让其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一路长虹,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苏泊尔凭借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狂赚700亿,成为行业内的商业传奇。

但是,从2019年开始,苏泊尔的销售额增长陷入停滞,到了2022年,苏泊尔的市值更是蒸发了300亿,到底是发生了啥?

——·市值蒸发300亿·——

苏泊尔跌落神坛,主要是质量出现了问题,2022年1月,一位普通消费者在网络上吐槽,

自己在前不久购买了苏泊尔一款不粘锅,可仅仅使用了一次,锅体表面的涂层就脱落了。

可当她找到店员理论时,却被指责是自己使用时用力过猛导致,无奈之下,她为了追求更好的使用体验,又选择购买了一款价格更贵的苏泊尔锅。

可噩梦再次重演,新锅同样出现了涂层脱落的状况,当她要求店员更换或退货时,却遭到了无情拒绝,愤怒的她将自己的遭遇发布到网上。

本以为只是个人的小烦恼,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就有超过1000名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自己也曾遇到过类似的苏泊尔产品质量问题。

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苏泊尔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被消费者信赖的“国货之光”,一时间成为了质量堪忧的代名词。

而深究苏泊尔质量问题频发的根源,从其研发投入的数据中便能发现端倪,从财报上看,近年来,苏泊尔每年的研发费用大约维持在4亿左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力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高达约70亿,美的更是一骑绝尘,研发费用达到了100多亿。

这样巨大的差距,使得其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把控上逐渐落后,在产品品质上自然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被抛弃。

这这不仅给苏泊尔敲响了警钟,也为整个家电行业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在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同时,企业绝不能忽视产品质量和研发投入。

苏泊尔能否从这场危机中走出,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实现品牌的重塑和复兴,我们拭目以待。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艺术加工,故事情节

参考文献:

-1 阅读:570
评论列表
  • 2025-03-24 06:53

    电路版质量差,几年前买一个用二次就换主板,23年底哥哥买一个用不了退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