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力倡导为基层减负的当下,竟然出现了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花费上百万建设的新系统,不仅没有带来便利,反而成为了基层工作的新负担。
这个新系统号称“创新”,然而功能却与老系统如出一辙,操作却更为复杂,功能细化得让人眼花缭乱。更让人无奈的是,老系统的数据无法导入,理由竟是经费不足,于是基层人员不得不重新摸排,逐项手工录入。这哪里是减负,分明是增负!
我们不禁要问,这百万费用究竟花得值不值?国家已经召开了基层减负专项会,并且落实了相关措施,所有基层建立减负台账,专人负责,每月增加减负会议,检查落实情况,还要按时报送纸质和电子档材料。看似一套完善的流程,可实际效果如何呢?
老系统要继续用,同时还要维护填报新系统,基层人员在两个系统之间疲于奔命。如此这般,基层工作人员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真正服务群众、干实事?
各种小程序、系统层出不穷,有些只是为了“烧钱”而存在,玩两天就闲置。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国家真该好好查查,让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让每一项措施都能真正为基层减负,而不是让基层在形式主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基层减负,任重道远。希望未来的每一项决策都能真正从基层的实际出发,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轻装上阵,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