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所985高校公布了2025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今年强基真的太热闹了。当“数学=计算机入场券”、“物理=芯片直通车”成了强基招生广告词,这场本该培养“冷板凳科学家”的国家计划,彻底变成魔幻现场——考生扒拉着分数线算折扣,高校把专业名单改成“热门学科大卖场”,唯独没人care:那些搞基础研究的,今后还活不活了?
五年前强基计划刚出道时,招生目录全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这些“一听就饿肚子”的专业。家长一听脸都绿了:“学这玩意儿能找着工作?”考生跑得比兔子还快,高校只能硬着头皮画饼:“这是国家战略!要坐十年冷板凳!”
结果五年过去,第一届强基生硕士尚未毕业,画风突变: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直接屠榜,数学专业后头跟着“计算机方向”小尾巴,物理强基生还没学明白牛顿定律,就被塞进芯片实验室搬砖。招生老师私下吐槽:“现在家长推门就问‘保研能转计算机吗?’,跟买菜问‘搭根葱行不行’一个德行!”
说白了,这场变形记就一句话:情怀干不过现实,冷板凳终究拼不过热门赛道香。
现在整个强基计划就像大型菜市场:
考生,“降分30分?保研能转计算机?这羊毛必须薅!”
高校,“不上人工智能专业?今年分数线要崩盘啊!”
家长,“学哲学?你是想让我娃毕业去送外卖?”
所有人都精明算计,却没人问一句:那个想证明黎曼猜想的孩子,是不是正在机房哭着改bug?那个捧着《史记》不撒手的学生,是不是被导师逼着搞“AI自动写古文”?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华为的任正非老爷子也曾经说过,想要突破科技封锁,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数理化方面的人才,中科院招人时发现省高考状元转行考税务局执法员。我们倒是用降分抢来一堆“学霸”,可真正想搞科研的,早被这波操作劝退了!
强基抢人大战开始,2025年的分数肯定不会低,各大高校势必赚得盆满钵满。强基计划早该叫“强击计划”——用热门专业强击考生家长痛点,用保研承诺强击高校分数线。当专业名单变成“网红学科大拼盘”,当录取规则玩成“双十一预售套路”,是时候醒醒了:没有甘坐冷板凳的傻子,哪来科技突围的疯子?
有人说,我们的强基烂尾了,有人说我们的强基已死,强基计划未来路在何方?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构建让“冷板凳”升温的支撑体系: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保障,给编制,给稳定,让他们安安心心的去做科学家。毕竟科技突围不仅需要热门赛道的冲刺手,更离不开基础研究的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