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年,25岁的爱新觉罗·弘历登基,年号“乾隆”。即位之初的弘历,想做一个尧舜禹那样宽仁、良善的好皇帝,然而13年后,他却一反常态,挥舞起皮鞭狠狠地抽打臣民,让大清帝国陷入恐怖之中,转机是因为孝贤皇后的去世。
乾隆皇帝对13这个数字特别敏感,并不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是他的父皇雍正皇帝即位只有短短的13年。他对此颇为忌惮,曾说过:朕御极之初,尝意至十三年,国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计料所及者。
在此之前,乾隆一向以宽仁待下,对许多刑罚过重的官员都予以开释,即位第一年,就从轻处理官员超过2100多名,所有官员都感觉春风拂面,情怀舒畅,“四海之内,无不雀跃”。
然而乾隆13年,孝贤皇后的去世,改变了这一切。
孝贤皇后富察氏与乾隆皇帝多年来休戚与共,从青梅竹马到伉俪情深,两者感情十分深厚。她的英年早逝令乾隆皇帝悲痛欲绝。然而筹办葬礼的官员们却慵懒懈怠,使得皇帝大为震怒,他的性格仿佛也变得扭曲,将刑部、工部、吏部、礼部所涉官员全部革职,直接牵连到大阿哥和三阿哥,甚至斩了两位礼数不周的封疆大吏。
从此乾隆皇帝像蛰伏在地底13年的金蝉一样,完成变态发育,不再柔软,翅膀硬了。他一改过去的宽仁之风,推行严刑峻法,轻罪重刑。不再将饱读诗书的臣工视为“先生”、“智者”,而是彻底地踩在脚下,看成没有任何尊严,只会做表面文章的奴才和走狗,举起皮鞭以“法、术、势”来统驭他们,中国读书人的命运也沦落到历史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