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旱涝:危急时刻的考验与长远之策

君浩评商业 2025-04-25 15:55:28

广西这片土地,眼下正经历着旱涝并存的艰难时刻。 持续干旱与局部暴雨交织,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今年以来,广西不少地方雨水稀少,不少地区长期干旱。河池、百色等地更是旱情严重,农作物受损,饮水困难的人口众多。然而,就在旱情持续之际,某些地区又遭遇了强降雨,局部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这旱涝并存的局面,让原本就脆弱的农业生产雪上加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4月21日的数据,已有11市52县(区)受灾,40.5万人受灾,8.3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5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已达2.1亿元。这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焦虑与不安。

这场灾害,并非单纯的天气异常,它也暴露出了广西在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方面的诸多不足。 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祁丽燕指出,今年广西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气象干旱反复出现。春末夏初又是强对流天气高发期,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加剧了旱涝并存的局面。这无疑给抗旱保供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而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多部门联动,也体现了抗灾救灾的效率。水利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应急管理厅、财政厅都迅速行动,采取了各种措施,比如调配水资源,开展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应急送水,拨付抗旱资金等等。各级政府也积极行动,比如贵港市启动抗旱井,投入大量抽水设备。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抗旱机具9.2万台(套),完成抗旱浇地166万亩次,各级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超过8200万元。 这份努力值得肯定,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些都是治标之策,治本之道还得另寻良方。

与其他省份相比,广西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一方面,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另一方面,广西山区面积较大,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抗旱措施,难以应对日益频繁和剧烈的极端天气事件。 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经验,探索更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以色列在干旱地区发展节水农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其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管理模式。

当然,任何政策的实施都会面临挑战。 例如,大规模建设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推广节水农业技术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而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则需要长期的教育和宣传。 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广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气候预测预警能力,做到提前预判,提前预防;二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水资源调配体系;三是推广节水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四是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社区抗灾救灾能力。

面对未来更加极端的气候变化,我们不能再被动应对。 构建一个更加韧性的广西,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广西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守护好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生活。 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安全、富足的广西。

0 阅读:0

君浩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