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上的一颗美人梅盛开了,甚是娇艳,粉靥般的花瓣轻匀,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宛如美人临世,仙姿摇曳间,既有梅花的韵致,又透着如梦似幻的迷离。花瓣绽于枝头,竟给人一种亦真亦假的恍惚感,凝视这株美人梅,儿时春节的一幕陡然浮现。那时,家中没有什么饰品唯有中堂上贴着毛主席的画像,于是调皮的我与玩伴用刚燃烧下来的蜡烛油在一根根树枝上用手精心塑造梅花,简单的材料,却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童真。这眼前的美人梅与记忆中自制的梅花相互交织,勾起心中对往昔纯粹美好的深深眷恋。
思绪间,不禁联想到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与友人关于岩中花树的那段对话。友人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答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此刻,这株美人梅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未上山看它,未目睹其盛放,它于山中独自荣枯,与我的心处于寂静的状态。而当我的目光触及它的刹那,它的娇艳、它的神韵,一下子鲜活起来,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深刻启示着,世间万物,看似独立存在,实则与我们的内心紧密相连。
人生之路,又恰似这看花的过程。我们所经历的人、事、物,在与我们产生交集之前,如同深山中未被注视的花树,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而当我们用心去体验、去感受,它们便会在我们心中“明白起来”,成为生命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这让我领悟到,生活的意义并非全然取决于外界客观的事物,更多在于我们内心的感知与解读。
就像儿时用蜡烛油塑造梅花,那简陋的“作品”之所以在记忆中如此美好,并非其本身多么精美绝伦,而是因为融入了我们的童真、欢乐与真挚的情感。同样,这株美人梅的美,不仅源于它的自然风姿,更源于它勾起的回忆、引发的思考,以及与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
我们在生活中,应珍视每一次与外界的“对视”,用心去感受、去体悟。因为每一次触动心灵的瞬间,都是生命给予我们的馈赠,引领我们不断探索内心世界,领悟人生的真谛,于纷繁尘世中,寻得属于自己的那片繁花盛景。
美人梅的绽放再次让我领悟美不在远方,而在眼前;不在心外,而在心中。感慨前半生每日像个陀螺处于忙碌中,无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忽略了欣赏美景感知,亦很少与自己独处合一。正如阳明先生所言,花与心的相遇,不仅点亮了花的颜色,也点亮了我们的生命绽放。
赏梅有感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