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无数战火硝烟后,方能迎来长久期盼的和平解放。
万家灯火之时,众多身负特命的勇士重拾行囊,逆风潜行,悄然步入新战场,这是一场关乎信仰的选择。
吴石将军作为“密使一号”秘密赴台,他不惧艰险,舍命为我党搜集情报,最终英勇捐躯,以身报国。
祖国和人民永记为国牺牲的英雄,其后代享受应有待遇,并继承父志,继续为国家奉献。
【留在大陆的儿女】
1950年1月,台湾中共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后逃脱,却暴露了潜伏于国民党政府的情报人员吴石。
蒋介石获悉吴石真实身份,大怒,随即下令拘捕吴石夫妇。
吴石目睹众多士兵涌入宅邸,顿时了然一切,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放弃抵抗,乖乖就范。
吴石面对国民党特务的酷刑拷打,坚守不屈,最终于台北壮烈牺牲。
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被烹煮;飞鸟被捕尽,良弓被收藏。
吴石遭难后,其子女亦未能幸免,皆流离失所,生活急剧下滑。
面对困境,吴石的老部下及时伸出援手,慷慨相助,收留了这对无助的姐弟。
吴石牺牲后,其妻王碧奎受牵累遭囚禁,直至1950年秋,在亡夫友人的援手下得以重获自由。
王碧奎出狱后,孑然一身,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面临着重重生活困境。
吴学成为家庭生计所迫,未成年便辍学外出打工,以微薄的收入支撑家庭开支。
后来,吴学成为减轻家庭负担,决定提早步入婚姻。
他们一家清苦度日多年,直至1977年,吴健成自台湾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获硕士学位,随后接母亲王碧奎至美国安享晚年。
吴石与王碧奎除在台湾育有二子女外,尚有长子吴韶成与女儿吴兰成留在大陆。
1949年,吴石探访南京大学经济系长子,离别前赠予儿子仅有的二十美元钞票。
探访儿子后,他与妻子携小儿子和小女儿迁往台湾生活,长子吴韶成与长女吴兰成则留在大陆继续学业。
解放后,吴兰成与吴韶成兄妹依赖当地政府补助维持学业与生活。
1950年,吴韶成偶于报纸上获悉父亲逝世,内心深感哀痛。
吴石牺牲后,中央迅速派人慰问吴韶成,并严令他们保密,不得泄露此秘密。
1952年,南京大学毕业后,吴韶成被何康告诫,务必对自己的身世保持沉默,严守秘密。
特殊时期,吴韶成因身份受害,直至1972年上书中央组织部,真相最终得以揭露。
1973年,周恩来力排众议,追授吴石为革命烈士。
此时,吴韶成的生活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吴石之女吴兰成,生活历程颇为曲折。
尽管身为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吴兰成因出身背景,在那个特殊时期被分派至条件艰苦的内蒙古。
这一离别,历经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
吴石后代所经历的困苦,始终铭记于中央心中,未曾忘却。
1991年,罗青长,原国务院副秘书长,亲自会见了吴韶成与吴兰成兄妹,对他们的亡父表达了深切的缅怀之情。
他代表党中央声明,国家将永远铭记吴石的贡献,并题词赞誉:“松之高洁,待雪融方显。”
党和政府授予吴韶成与吴兰成显著荣誉,并给予他们相应的丰厚补偿。
吴韶成退休前任职河南冶金建材厅高级经济师,并担任人大代表,官至正厅级。
吴兰成荣誉加身,曾任中国中药科学院研究员,并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吴韶成与吴兰成特地乘飞机赴美,实现家庭团聚。
1991年,吴学成将父亲吴石的骨灰带回河南郑州,历经四十一年,吴石终得归葬故乡。
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逝世。次年,其骨灰被运回祖国,与丈夫一同安葬。
吴韶成与吴兰成兄妹,自平凡出身至成为国家干部与工作人员,在大陆生活中赢得此等荣耀,历程颇为艰辛,实属难得。
吴韶成兄妹荣获诸多荣誉,不仅凭借个人能力,更因他们有着一位为国捐躯的父亲作为榜样。
【沧海桑田,少年许国】
1895年8月,吴石诞生于福建省闽侯县。
吴石自少年时便满怀爱国热情,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且时刻忧国忧民。
吴石身为中华儿女,深知国家贫弱及列强觊觎,遂决心投笔从戎,矢志成为保卫国家的战士。
1911年,16岁的吴石与同窗吴仲禧共赴辛亥革命,旨在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
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篡夺成果,原孙中山警卫吴石随即被遣返故乡。
吴石始终追求梦想,1912年8月,他与吴仲禧共赴武昌,报考军官学校。
学习两年后,吴石结交众多志趣相投的伙伴,并在国民党军界中崭露头角,成为杰出精英。
吴石军校毕业后,凭借卓越成绩继续前往日本深造。
吴石于日本陆军大学期间,勤奋刻苦,毅力坚韧,终以优异成绩夺得榜首毕业,此事一度在中日两国引起轰动。
吴石严于律己,立志成为杰出军事家,以报效国家。
归国后,吴石未获重用,转至陆军大学执教,致力于培育国家未来的精英人才。
面对此结果,吴石坦然接受,未有任何怨言。国民党内部,众多杰出将领辈出。
虽为千里马,却缺伯乐识。才华横溢,尚待慧眼发掘,未能得遇知音,犹自静待时机。
吴石虽极为出色,却未获国民党政府重视。
即便如此,吴石仍坚守国民党立场,国共对峙时期亦不例外,始终忠诚于国民党。
吴石多年来对国民党军队内部的腐败与无能持有强烈意见,对此深感不满。
吴石阅读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心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抗日战争期间,吴石曾任国民党政府要职。
抗战结束后,他因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不满,逐渐转向革命立场。
吴石与吴仲禧友谊深厚,多年间政治见解渐趋一致。当吴仲禧遭诬告,吴石全力营救,于危难中挺身而出。
据此可见,他们早已成为目标一致、情投意合的伙伴。
吴石早知吴仲禧从事革命工作,曾主动为其创造条件并提供支持。
解放战争时期,吴仲禧筹备国民党机密情报时,吴石常给予协助,助其顺利送出情报。
吴石虽未正式入党,但已决意追随党的方向,致力于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此事为:举家迁往台湾,秘密从事地下工作,为中国共产党搜集情报。
【虎穴藏忠魂,赴台潜藏】
吴石赴台前已加入中共地下组织,秘密从事情报活动。
吴石抵台后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致力于践行内心信仰。
吴石赴台前,台湾地下党组织已遭重创,此情况为吴石后续工作带来了显著阻碍。
然而,面对信仰,所有困难皆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华东局领导为支持台湾工作,派遣经验丰富的中共党员朱谌之前往,以其在情报领域的专长,协助当地开展工作。
1949年11月,朱谌之抵达台湾,随即与工作负责人老郑建立了联系。
朱谌之抵台后,台湾地下党组织工作迅速推进。一周内,吴石即与朱谌之建立联系,成功传递了一批重要军事情报。
党中央获悉珍贵情报后,毛泽东主席亲笔赋诗,颂扬吴石等孤身赴台革命者之英勇无畏。
1949年12月,因在大陆战败,蒋介石携国民党残余力量撤退至台湾。
中国共产党针对蒋介石政府的猖獗,声明绝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盘踞台湾,已坚定决心,誓要解决台湾问题。
蒋介石清楚中共布局,常与蒋经国商讨强化台军事防御,并加速破坏中共在台湾的地下党组织。
双方间的暗流已非短期现象,实为长期积累的恩怨交织,由来已久。
解放后,双方斗争激烈,蒋经国曾精心策划破坏台湾地下党组织的工作。
1949年10月,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策划破坏高雄地区中共地下组织,成功逮捕潜台陈泽民等人。
严刑逼供陈泽民等人后,获取了众多地下党员名单,导致局势骤变,一时之间,风雨飘摇,时局极度动荡。
【誓死不屈,英勇就义】
面对此情境,朱谌之根据上级指示,决定重返大陆。
当前,国民党政府对中共地下党严打,已封锁两岸交通,致使朱谌之出逃面临极大困难,形势严峻。
危急时刻,吴石毅然挺身而出,为往昔共赴战场的战友献上最后一份助力。
吴石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竭力为朱谌之探寻脱险途径。
这一群战友虽情深义重,但最终却导致他与朱谌遭遇不幸。
纸难掩真相,吴石身份终被国民党政府察觉,随即被捕。
1950年3月1日晚,吴石落入国民党政府的严密布控中遭捕。
逮捕吴石入狱后,他们即刻采取行动,企图趁其未稳之时,从吴石处获取中共的机密信息。
入狱后,吴石坚贞不屈,日日沉静,无忧自身安危,宛若身处非囚牢之境,而是一方避世桃源。
但国民党特务对吴石不会手下留情,为逼其开口,他们将采用各种极端手段。
据国民党监狱同囚者回忆,吴石狱中遭严重凌虐,遍体鳞伤,皮肤红紫,大腿肿胀,景象凄惨。
吴石在保密局监狱经历了3个月11天的煎熬,期间遭受酷刑,导致一只眼睛失明。
国民党特务见吴石誓死不屈,耐心耗尽,遂决定将“吴石案”的最终审判纳入日程。
国民党政府决定停止拷问吴石等人,转而意图实施大规模处决。
最终,历经一月有余的审判,判定对吴石等人实施严厉处罚。
1950年6月10日,阴霾笼罩,正式通告将对吴石于“马场町”执行死刑。
风雨交加,空旷场地上,革命工作者吴石即将英勇牺牲。
押至刑场,吴石与三人同跪于坡地,面对死亡,他们毫无惧色,展现出视死如归的坚定态度。
"砰"声响起,吴石惨叫倒地,随后众人相继倒下,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怀揣一片赤诚之心,即便身赴黄泉,亦可无愧面对先父。
吴石就义前自赋诗一首,抒发爱国之情,表达无憾之意。
吴石将军自年少便致力于中国与人民事业,矢志不渝,奋勇前行。
英雄不惧生死,面对亲人与国家抉择,毅然赴台潜伏,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吴石将军虽最终牺牲于台湾,但我坚信,他从未对此行及自身选择有过悔意。
人终有一死,其价值或微不足道如鸿毛,或意义重大似泰山。
功绩流传千秋,英雄名垂青史!
柯嘉囝撰写了关于红色特工“密使一号”吴石的身后事,发表于《湖北档案》2013年第10期,页码为41-42。
郑立撰写了《吴石将军最后的日子》,发表于《中外文摘》2018年第15期,页码范围为56至59页。
孤岛虎穴中的英雄吴石将军,其遭遇的血案始末:身为忠魂,他不幸陷入险境,最终英勇牺牲,事件全过程揭示了忠诚与悲壮的篇章。
卢荻在2003年第2期《广东党史》上发表文章,由中共广东省委出版,页码为40-45。
文诗元探讨吴石将军事迹,重点论述其保留的“密使一号”密档。该研究发表于《夕阳红》2018年第4期。
刘永路于2010年在《兰台世界》第21期刊文《虎穴藏忠魂:揭秘“密使一号”大案》,文章页码为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