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们以为父亲是无所不能的。
直到我们到了中年,也做了父母,才知道父亲有多难。
正如诗人本·琼森所言:“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
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小家庭,走出了父亲打造的港湾,百般滋味就涌入了生命。
01
父亲的爱,难被发现。
作家冰心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对比母亲,父亲是不太喜欢说话的,也不常常管教儿女。
甚至有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没有几日在家。
偶尔,父亲会带着儿女去旅行、吃饭,走亲访友,但也不会充分表达父爱。
但是你把父亲的过去、现在,进行综合分析,会发现太多的爱,是无言的,只是慢慢嵌入到儿女的生命。
有一个出生在海边的女孩,每天都可以吃到海鲜。
但是她天生就对海鲜过敏。
大人尝试了很多方法,让女孩能够适应海鲜,但都没有效果。
女孩为了阻止大人让她尝试海鲜,就想了一个绝招:“吃了一个虾,就在地上打滚,抽搐......”
后来,父亲陪同女孩去走亲戚,第一句话就说:“我女儿对海鲜过敏。”大家就会考虑,准备其他的饭菜,让女孩吃得好好的。
可是父亲说多了,女孩又很烦躁,觉得自己是一个另类。
父亲就改变方法,不再说“过敏”的话。而是看到有人给女儿加海鲜,第一时间抢过去,一口吞下。然后父亲说:“她不喜欢这样的口味,我却喜欢。”
有一次,父亲喝醉了,迷糊的眼睛,看到有亲戚给女孩加海鲜。父亲忽然打起精神,把海鲜抢过来,吃了。
女孩长大后,感慨地说:“父爱,也是一种过敏。”
父亲更喜欢用行动来表达爱,而不是语言。
孩子在嬉闹,父亲在一边看,随时准备一个跨步,冲过去;孩子的小屋需要修整,父亲会修整,却从不表扬自己;孩子长大了,上夜班,父亲在惦记着,或者去看看,但不会打扰。
父亲在保护孩子的时候,也会玩命。哪怕是一个很老实的父亲。
02
父亲的地位,难上升。
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是富豪,官员。
大部分的父亲是普通人,随时都可以淹没在人群里。
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父亲,一辈子折腾,但终究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他们也想如陶渊明一样,挂印辞官。但是他们却连丢印章的资格都没有。
起码陶渊明是一个县令,而我们的父亲,只是一个打工人,顶多能够做一件事——提桶走路。
就是辞工这样的事情,父亲都要慎重考虑。毕竟他没有什么技能,只有一身蛮力,也考虑到一家老小吃什么,住哪里的问题。
小时候,我去某工地,看到父亲被工头训斥。父亲没有反驳,而是掏出劣质的烟,发给工头,反复解释。
我还看过父亲找工作的样子。父亲在某工厂的门卫处,轻声询问,小心翼翼的样子。父亲很害怕被拒绝。
我的父亲还帮人做过棺材。他为了谋生,已经没有了禁忌了。
人到中年,你靠什么谋生呢?是不是和父亲一样。那就真的感触到,什么的社会底层,什么的卑微。
其实,父亲在家里,也是底层人。
父亲辛辛苦苦打工,赚了几个钱,回到家就要交给母亲。
母亲数了数钱,然后给父亲一个零头,用来买烟酒。
如果家人之间有矛盾,父亲往往说不上话,要听母亲的安排,还要尊重儿女的意见。
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当局长科长的父亲,到了家里,就是一个干家务活的人,被妻子训斥。
一个男人的地位,从他成为父亲的那一天开始,就慢慢下降,到卑微的程度。父亲也只能是,托举社会和家庭的那一个人,不在低处都不行。
03
父亲的钱财,难满足大家的期待。
现在是一个拼爹的时代。父亲对此,是心知肚明的。
为了满足大家拼爹的愿望,父亲忙得像个陀螺,甚至都干几门工作,主业加副业,还有杂业。
父亲心想:“若儿女到大城市,这买房是个大问题。如果自己有钱,儿女就少奋斗很多年。”
父亲也知道,没有办法保全儿女的一生幸福,但是父亲愿意去尝试,也朝着这方面努力不停。
我见过一位农村父亲,一直在本地做木工活。
其儿子在城里买房的时候,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存折,上面有十几万。父亲说:“别嫌少,我就这么多钱了。”
对于农村父亲来说,能够拿出十几万,已经了不起了,但是父亲却如一个犯错的人了一样,请求儿子的原谅。
我们总以为,月入过万,是很容易的事情。当自己也到中年,才发现月入万,是凤毛麟角的。尤其是小城市,月入三四千的人,才正常。
最可怕的是,作为父亲,攒钱很多了,但是母亲嫌弃太少,儿女要去特长班,还要更多。
父亲满足不了大家的期待,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苦笑一声,再想办法。
04
希腊诗人米南德说:“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
父亲的难处,我们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是我们又非常确定,自己是信任父亲的。
在外头受到了风风雨雨,只要回到家,看到父亲就心安了。
如果有一天,父亲走了,我们感觉天都要塌了。
原来,父亲在外头,是一粒微尘,却是家里的一片天。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