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祖籍在大山深处。我们家世代生活在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祖辈们世代与自然为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子虽简单却也和谐安宁。
我的奶奶有三个孩子,父亲排行老二,家里还有一个大伯,和一个常年在县城当老师的姑妈。小时候,奶奶常常在我耳边说,家里的生活虽不富裕,但我们全家都能凭着自己的双手,过得踏实且安稳。
我的爷爷曾是供销社的职工,专门负责销售化肥和农药。80年代,爷爷退休了,工作岗位由大伯接替,进了供销社上班。对于那时的农村人来说,能够进公家单位,算得上是吃上了“铁饭碗”,意味着稳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尤其是大伯,刚开始上班的时候,奶奶卖了几头猪,专门带着大伯去镇上买布料,给他做了两套新衣服。大伯穿着得体,步伐也更有了几分风采,似乎每走一步都带着一股自信的风。
然而,和大伯的顺风顺水相比,我父亲的命运则显得曲折许多。他从小便是个聪明的孩子,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夸他是个“读书的料”。尽管如此,父亲却从来不爱写作业,甚至能有好几天不见他在家里动笔。奶奶常说,他小学的时候几乎没有见过他做过作业,但是每次考试,他总是稳稳地名列前茅,几乎从未掉出前三名。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父亲拿回一张考试卷,总能引来许多人羡慕的目光,大家都认为他有着光明的前途,能通过努力考上大学,走出农村,改变家族的命运。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就在高考前的一天,奶奶在池塘边洗衣服时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掉进了水里。为了帮奶奶捡起钥匙,父亲跳进了池塘,浑身湿透了,结果被冷水一泡,患上了严重的风寒。高考那天,父亲全身发冷,昏昏沉沉地完成了答卷。考试成绩出来后,他距离录取线只差了两分,虽然班主任和爷爷奶奶都劝他复读,但父亲却坚决拒绝了。他说:“复读了再考上,也不光彩。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一直停留在别人的期望里。”
于是,父亲回到了家乡,和爷爷奶奶一起干起了农活。那段时间,家里常常传来锄头在田地里挥舞的声音,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质朴又安宁。
虽然大伯和父亲是亲兄弟,但两人无论是外貌还是性格,差异极大。大伯身材矮胖,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而父亲则身形高大,沉稳内敛,言语不多,却能用行动证明一切。
爷爷对大伯的偏爱,早已是家里人心照不宣的事。爷爷退休后,便把供销社的工作交给了大伯,他觉得大伯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打交道,日子也过得顺心。而父亲则因为性格沉默寡言,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因此在爷爷奶奶的心中,总少了几分宠爱。每逢过年过节,大伯一家都会回家,而奶奶和爷爷对他们更是宠爱有加。
然而,作为家里最年轻的孩子,我时常会注意到一些微妙的差别。比如每次大伯一家回来,奶奶总是让他们坐在客厅,摆上水果和小吃,完全不需要自己动手。而每到这些节庆时,母亲总是一个人在厨房忙活,为大家准备丰盛的饭菜。特别是有一年过端午节时,姑姑从县城回来,带了烟酒和一些零食,还有一袋芒果。
对于我们这个小村庄的人来说,芒果几乎是一种奢侈的水果。平时,家里最多也就买些香蕉、苹果这类普通水果,而芒果这种水果更是从未见过。看到那袋芒果,我的心情无比激动,恨不得马上尝上一口。
那时候我只有8岁,什么水果都觉得新鲜有趣。我看着那袋芒果,嘴巴不自觉地流了口水。母亲告诉我,大家过节时都会有些零食和水果,姑姑回来带了这袋芒果,奶奶让大家吃一颗。我和堂哥都很喜欢吃芒果,奶奶分给我们每人一颗,告诉我们不要吃太多,因为芒果不好消化。
然而,不久后,我突然发现堂哥又拿了一颗芒果在吃。心中升起一丝不解,我走过去问奶奶:“不是说晚上再给我吃吗?为什么堂哥又有了?”
奶奶愣了愣,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这……这不是看你堂哥喜欢吃嘛,给他多吃几个。”我一时语塞,低下了头,心里却是满满的委屈。
晚餐时,奶奶也没有提起芒果的事,直到堂哥吃完后,他满足地说:“今天这芒果真好吃,奶奶,还有吗?”奶奶笑着回答:“没有了,都给你吃光了。”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一沉,忍不住开口:“奶奶,你不是说晚上再给我吃吗?怎么堂哥现在吃得这么多?”奶奶的脸色顿时变了,她有些语无伦次:“这……就只剩下这些了,您下次再吃。”
听到奶奶这样说,我眼泪不自觉地涌了上来,鼻子一酸,声音哽咽地问:“为什么堂哥能吃那么多,我就只能吃一个?”
母亲见状,赶紧把我拉到身边,轻轻安慰我:“没关系,芒果没了就没了,妈妈明天去镇上给你买。”我心里依旧很难过,却又无能为力。
父亲听到我哭泣的声音,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的眉头紧锁,眼里满是心疼:“怎么了,孩子,怎么哭成这样?”
我哽咽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脸色变得很难看,他转身看向奶奶,语气沉重:“妈,您怎么能这么偏心呢?孩子就吃个芒果,您至于这么做吗?”
奶奶听后愤怒了,立刻提高了声音:“不就是几个芒果嘛,至于你这么上纲上线吗?再说了,你侄子喜欢吃,给他多吃几个怎么了?”
父亲气愤至极,胸口剧烈起伏,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妈,您从小到大就偏心大哥,什么好事都先想着他,现在连我的孩子都不能公平对待。你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我们这一家?”
奶奶的脸色一变,气愤地说:“你个没良心的东西,我辛辛苦苦把你们拉扯大,到头来你还怪起我来了?”
父亲深深吸了口气,冷静地说道:“既然您这么说,那我们就分家吧。以后我们单过,你们和大哥他们一家住一起,我们互不干涉。”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深深砸在了我的心里。父亲坚决的态度让我感到无比震撼,也让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父亲的坚持背后是一种责任,一份深沉的爱。
第二天,父亲带着我们搬出了老宅,开始了新的生活。岁月如梭,每当回忆起那一刻,父亲挺拔的背影总会浮现在我眼前,就像那座巍峨的山脉,坚韧不拔,为我挡去了所有的不公与苦难。而我,也将在心中永远铭记,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