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正值“两会”期间。好事的香港媒体商报记者专门堵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拦住了八十一集团军政委马宝川,问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你好,马政委,如果香港年轻人希望加入解放军队伍,要做什么准备?”
马宝川的回答很巧妙,知道来者不善,便说:“香港和内地都是一家人……等将来政策一变,就可以了。如今,香港年轻人只需做好保家卫国的准备就行。”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和国家主权紧密相连。
香港在被英国侵占之前,一直受到中国政府的有效管辖和中国军队的防卫。
改革开放后,邓公在设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同时,也精心设计了在香港驻军的计划。

1982年,眼见香港的租期越来越近,中方同英国启动了香港回归的谈判事务。最早来到中国的高级英国官员当属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
站在英国的角度,肯定是不甘心就这样将香港拱手让给中国。即便退一万步,就是移交了主权,也要尽可能争取自己在香港的各项权力,在香港埋下几颗地雷,从而获得政治资本。

关于解放军是否在香港驻军的问题就是谈判的核心,军队是一个国家主权组成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对此,邓公早在1982年的4月,在会见杰弗里·豪时就表明了态度:“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国家主权的象征。”

一个月后,邓公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香港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大公报》社长费彝民。
就驻军问题,邓公再次强调:“为什么要在香港驻军?香港以后实行广泛的自治,驻军就是象征中国的领土。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象征?”

抽了一支烟,邓公又补充说道:“更重要的还要意识到,1997年以后肯定会有人捣乱,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有了驻军,就有了稳定的力量,他们就谨慎了,就不敢胡作非为。这条一定要坚持,人数可以不多,英国有7000,我们派三五千就够了。”

可见,邓公坚持驻军,有两层原因,一是驻军起到了主权象征的作用;二是为长远计,可以稳定香港社会的稳定,对暴乱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周南回忆邓公的表态,只用了一句话总结:“真可谓是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英方见邓公态度强硬,知道“正面对抗不利,要采取侧面突破”的方式,即利用媒体的力量施压中国政府。
1984年,正值中英谈判的关键期,焦点还是香港驻军问题。恰逢5月,春暖花开,人大会议召开期间。

不少香港记者为打听情况,纷纷派员北上。
有“亲英”记者专门找到了人大副委员长耿飙,问道:“中国政府是否可以不在香港驻军?”
耿直的耿飙大意了,中了“亲英”记者的诡计,说:“我想可以不驻军吧。”
这句漫不经心的话,本身就带有一种“不确定性”。然而,擅长笔墨功夫的记者来了一招“断章取义”,登上了香港各大报纸的头条,称“中国有意不驻军”。位居中南海的邓小平听说了,非常生气。

5月25日,邓小平会见了港澳记者,向记者重申:“耿飙是胡说八道,不能代表中央政府的意见。
中央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发言,我是正式的,国务院是正式的;另外真正具体问题的发言机构,一个是港澳办的姬鹏飞主任,一个是外交部,还有主管这个问题的负责人。除此之外,其他发言都无效,都不算数!”
已经升任为外交部副部长的周南回忆道:“本来中英就驻军一事争论激烈,耿飙失言,一度让外界猜测中方谈判软化。”

英国人向来是吃硬不吃软,邓公以强硬态度回应,反映了中国政府在香港回归后的驻军问题上是寸土不让。
见没有回旋余地,英国彻底妥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解放军进驻香港也成为了定论。

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解放军立即在总参谋部成立了“香港驻军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990年4月29日,驻港部队在广东东莞隆重举行了庆祝大会。依照军委的意思,既然军队象征了共和国对香港的领土、领海、领空拥有绝对主权,那么驻港部队理应由陆、海、空三军合编而成。

这也是解放军历史上首次采用了陆、海、空三军合成编制,主要编成有步兵旅、海军舰艇大队、航空兵团三部分。之所以如此安排,再一次强调了中央政府对于香港主权的重视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驻港部队都是各兵种的精英,比如说步兵旅前身是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海军舰艇大队是经历4次海战的精锐部队,航空兵团是参加过西沙群岛的荣誉部队。
同时,军委还认为:驻港部队干部配备的首要原则是政治合格、道德纯洁。
因此,驻港部队中大部分官兵,学历在那个时代都非常之高。据统计,大专学历以上的超过84%,研究生、博士生占8.3%。这也是为了向外界展示解放军的良好形象,不犯错误。

最后就是驻军的军费问题,在殖民时代,在港英军的军费由香港政府及英国政府合力承担。
说是合力,实际上英国根本不想拿这个钱,只是为了国家形象,象征性拿了25%的军费(八十年代),港府承担了75%。

大陆中央政府对待香港这个丢失的孩子,出手就要大方许多。
根据《香港基本法》第14条,驻军军费由中央人民政府独自承担,香港政府不用缴纳一毛钱。一个实证就是驻港部队为了不和香港争抢“菜篮子”,部队的生活物质都是在深圳采购,然后再有汽车连运到香港军营。
此外,《基本法》第14条和第9条还提到:驻港部队不得干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但香港政府可在必要时向中央政府请求驻军协作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这一承诺贯彻了近30年,丝毫不曾违背。驻港部队积极发扬了拥政爱民的传统,从1997年-2006年,组织官兵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有3500余名官兵参与其中,献血近160万毫升。
又比如说2018年,台风“山竹”袭击了香港,驻港部队就现身多个野外公园,协助清扫了树木、垃圾。

即便是到了2019年,香港局势如此危急,中央政府也保持了克制,释放了善意,并没有派出军队,平息暴乱。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可以说,中央政府给予香港的利益要远超内地省份,真正做到了视如己出。

军队不仅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更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假如说一个地方在文化、经济、意识形态等多方面都未和中央保持一直,就允许大量本土人士进入军队,恐不利于地方的稳定,也不利于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关系。

就香港来说,更是如此。作为英国政府的殖民地,香港西方文化深入香港各地,大多数年轻人也多以欧美为荣。
而大陆属于社会主义,天然和香港施行的资本主义有许多冲突的地方。一旦让香港年轻人参军,年轻人未必会适应解放军严苛的管理制度,甚至还会生出许多意料之外的乱子。

历史上,早在1999年,就有香港人大代表提议“允许港人参军”。
到了2011年、2018年和2021年也陆续有提案,然则中央一直将提案束之高阁,背后考虑的就是军队忠诚度问题。

除了保持军队稳定这个因素,内地的兵役制度对应征青年的政治素养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国防生教育管理》就规定,国防生不得参加宗教组织、不得参加迷信活动。
香港的青少年接受的教育未必能适应内地的法律,总不能一直对香港青年开设绿灯。

在《基本法》中,第14条明列了中央政府负责管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防务。可见香港政府并无权力建立、指挥军事力量。
从法理上讲,《兵役法》中规定了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进行兵役登记,有志向参军的都可以报名当兵。
不过,《兵役法》并没列入《基本法》中的附件三,因此不适用香港。

为了填补港人参军的空缺,中央政府也相应的制定了一些政策。
比如2015年1月18日,香港唯一的中式军事步兵操的训练基地——香港青少年军总会正式成立。
这是一所以训练为基础的自愿性团体,设立初衷除了培养香港青少年爱国爱港外,也可为日后允许香港年轻人参军服役做准备。

总的来说,香港人何时能参军?
还需要一些时日。首先是香港社会整个社会思潮不能和大陆泾渭分明,其次要修改法律,避免出现法理上的漏洞,最后就是要设立各种活动,让香港青年尽早融入内地社会。
当各个条件都日渐成熟,香港人参军就可以水到渠成,再无任何顾虑了。
参考资料
《港人参军的法理基础及其政策问题》 思考香港
《未来港澳青年可参军?》香港01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黄埔 2007年第4期
香港、澳门同胞也应该履行保家卫国的责任。
特区无必要。不如多加入香港自己的纪律部队
香港地区应该加入义务兵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