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湘江数评 ,作者老杨
本文作者:老杨,一个在甲方企业从事数字化转型建设十几年的IT老兵。由「湘江数评」原创首发, 数字化企业经授权发布。
管理软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企业的管理真相。那些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都明白:软件永远只是工具,管理才是灵魂,再先进的系统也拯救不了落后的管理。就如当前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做数字化建设,但很多企业领导都说不清楚什么是企业管理软件,普遍认为是软件都要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最近笔者和几位企业老板聊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都在抱怨企业管理软件"难用",却很少有人反思是不是自己的管理出了问题。这让我不禁想起行业里那句老话:"企业管理软件姓管不姓软"。
01
那么什么是企业管理软件?
如果从技术角度来讲这个概念,我想大部分的企业领导都听不懂,那么简单点讲,从表面看它是一堆代码组成的软件程序,再往深处讲它是先进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目的是助力企业实现流程自动化、数据集成以及决策支持。常见的企业管理软件有 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HRM(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
企业管理软件就像是给企业装上的一套"数字神经系统",它把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各个环节——财务、人事、销售、采购、生产等——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比如ERP系统像企业的"大脑",整合各部门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管理软件本质上都是管理工具,而非管理本身。就像给厨师再好的刀,也替代不了厨艺。所以企业领导不要指望软件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软件只是管理思想的数字化外壳,但却在某个环节为达到某个目的而被神话了。
谈一个真实的案例吧,某制造业企业花了1000多万引进知名ERP系统,上线半年后,财务老大跟笔者吐槽:"这破系统太难用了!根本不适合我们企业!" 深入沟通后发现:这家企业连基本的物料编码都没统一,各部门数据标准不一,业务流程更是五花八门。他们期待系统能自动解决所有问题,却不愿意改变现有的管理方式。这不就像买了辆跑车,却抱怨它不能在乡间小路上跑出高速吗?
02
管理软件为什么总被抱怨太难用?
"这个系统太难用了!"——这句话几乎成为每个上线新管理系统企业的标配反馈。但问题真的出在软件本身吗?
从认知层面看,软件作为直观可见、可操作的界面,一旦出现问题,表象十分明显。员工抱怨系统不好用,领导一眼就能看到软件似乎是“不好用”。但管理问题往往隐藏在日常经营之中,需要深入挖掘才能发现,但有时候即使发现了凭一己之力也难以解决。当员工抱怨系统难用时,往往意味着:
- 现有业务流程存在不合理之处;
- 岗位职责划分不够清晰;
- 管理标准尚未统一;
比如某制造企业斥资千万引进ERP系统,却因未同步改革"部门墙"问题,导致跨部门数据始终无法打通,最终系统沦为摆设。
从责任角度讲,承认管理不行,等同于承认自己在决策、组织协调等方面有失误,这在心理上让领导较难接受。指责软件是外部因素导致的问题,自然容易得多。另外,在软件实施过程中,要是出现功能未完全实现、数据迁移出错等与预期不符的情况,领导本能地会认为是软件供应商的问题,而忽略了管理层面在规划、推动过程中的不足。就拿新的 CRM 系统上线后销售业绩未提升来说,领导往往先质疑系统功能不给力,却忽视了销售策略、团队激励等管理环节可能存在的漏洞。所以在大部分情况下说管理软件太难用实际上是领导或者员工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技术工具永远无法弥补管理逻辑的缺陷。就像再好的笔也写不出好文章,除非作者有清晰的思路。企业需要意识到:软件是管理问题的放大镜,而非遮羞布。但在现实中软件往往是背锅侠。
03
管理软件不好用,那么AI是否就是那个拯救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
当前AI技术可以说是火的一塌糊涂,其功能也被吹的魔幻中带着玄幻,甚至一些企业老板认为有了AI就不用再买什么软件搞什么数字化建设了,真是让笔者汗颜!AI技术的优势大家都懂的,笔者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解释,但我认为:AI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和决策质量,但其价值发挥取决于如何与具体管理场景结合,而非“万能解药”。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传统企业领导近乎疯狂的追随AI,但并不清楚AI在其企业可落地的场景有哪些。而在落地过程中很多企业领导更不清楚AI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如果数据质量不高(如数据不准确、不完整)或者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数据泄露),不仅会影响AI的效果,还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风险。所以对于AI,笔者在这里要说就是:
AI能解决“可量化、可程序化”的管理问题,但领导者的核心价值在于处理“模糊性、创造性”挑战。二者的关系如同“导航系统与司机”——AI提供路线建议,但方向盘始终在管理者手中。企业领导应避免“AI万能论”或“AI无用论”,而是将其视为管理升级的加速器,而非“救世主”。
04
结 语
众所周知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企业管理软件与 AI 虽为强大助力,却也布满因误解而生的荆棘。从对企业管理软件 “管” 的本质认知不足,到企业领导对软件及 AI 的不当归因与错误使用,每一个误区都可能成为转型路上的绊脚石。
在不断迭代的先进技术面前,企业更需要保持清醒的认知:管理软件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有多先进,而在于能否真正提升管理效能。那些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先夯实管理基础,再借助技术实现飞跃。
记住这三个关键点:
1. 管理是根,软件是叶 - 没有健康的管理根系,再茂盛的枝叶也难以结果;
2. 变革在人,不在机器 - 真正的阻力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的思维和习惯;
3. 持续优化,永无止境 - 数字化不是终点,而是管理持续精进的新起点 。
正如一位资深CIO所说:"我们不是在实施软件系统,而是在重塑管理基因。"当企业真正理解并践行"姓管不姓软"的理念时,那些曾经被抱怨"难用"的软件,终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