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将。他编练「北府军」革新军力,383年淝水之战中,率八千精兵渡河突击,以少胜多击溃前秦百万大军,致其分崩离析。此役保全东晋半壁江山,留下「风声鹤唳」典故。谢玄以疑兵惑敌、精锐突袭的战术智慧,成为东晋抵御北方政权南侵的关键人物,其军事才能深刻影响南北对峙格局。

河南洛阳人,北周开国名将。早年随宇文泰定关中、战沙苑,助西魏立足;后破江陵俘梁元帝,拓北周疆域。他历仕三朝,官至太傅,封楚国公,晚年以「盈满易危」警示子弟。其兼具军事谋略与政治智慧,既能战场决胜,又能朝堂谦退,是北朝文武兼备的典范,为北周政权稳固与扩张奠定基础。

河南洛阳人,隋朝名将。隋文帝灭陈前,他献「取陈十策」并虚张声势迷惑陈军。589年率部奇袭建康,以「背水列阵」破陈军主力,因功封宋国公。与韩擒虎并称「隋初双璧」,却因恃功遭炀帝猜忌被杀。其勇猛与跋扈交织的命运,映射隋初功臣在皇权博弈中的复杂处境,成功高震主的历史典型。

河南新安人,隋灭陈先锋。平陈之战中,他率五百精兵夜渡长江,乘虚攻入建康俘陈后主,以「迅雷突袭」终结南朝政权。隋文帝赞其「万里袭虏」,民间传为「阎罗王」原型,足见威慑力。韩擒虎以突袭战术闻名,成为隋朝统一的标志性将领,其军事生涯彰显隋初军队的强悍战斗力。

河南尉氏人,唐代儒将代表。663年白江口之战,他指挥唐军水师四战皆捷,焚日军舰四百,奠定东亚海权格局。他镇百济、御吐蕃,以「务农训兵」固边。武则天时期,他从县尉升至文昌左相,完成「出将入相」逆袭,彰显唐代「重才尚功」之风,是文臣掌兵的杰出典范。

河南郏县人,中唐「中兴名将」。安史之乱后,他以「先计后战」破藩镇,筑堤灌田悦营、假道伐淮西,未尝败绩。与李晟、浑瑊并称「中兴三将」,封北平郡王。其治军严整,以「虏不可暴」为戒,既善战术又重军纪,是中唐兼具勇略与仁名的标杆将领,深受时人赞誉。
17. 王玄策(唐朝)河南洛阳人,唐代传奇外交官。647年出使天竺遭劫,他借吐蕃兵八千,以「火牛阵」破战象部队,创下「一人灭一国」壮举。唐太宗赞其「以寡击众」,正史记载简略,却在民间传为美谈,尽显唐代「天可汗」体系下的军事辐射力与外交应变能力,成古今罕见的传奇人物。

河南洛阳人,北宋边防名将。他于青涧城屯田筑堡,训练「种家军」,以「恩威并施」团结羌人御西夏。发明「冰城法」加固防御,成军事工程经典。其五子皆为将才,一门忠烈撑起北宋西北防线,以「治兵抚民」之策长期稳固边疆,功勋卓著。

河南汤阴人,民族英雄。他率「岳家军」抗金,郏县之战以「麻扎刀」破「铁浮屠」,令金兵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却遭秦桧诬陷遇害。「精忠报国」忠魂留名青史,追谥鄂王,位列武庙,至今为抗侮精神象征,深受后世敬仰。

河南开封人,明末抗清名臣。1645年督师扬州,率军民坚守孤城七日,拒降血战到底。城破后正色道「城存与存」,英勇就义,遗骸难寻,百姓葬衣冠于梅花岭。其忠烈气节载于《明史·忠烈传》,成明清易代之际士人报国的精神旗帜,悲壮事迹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