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台独”磨刀,用“蜂群战术”推动中美政治“消耗战”攻守易形

易珩文化苑 2023-03-29 11:05:51

当地时间3月2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其国务院推动取消中国在国际机构和多边论坛以及任何条约或协议中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并确保中方不会因此获得优惠待遇或援助等经济利益。该法案以401票赞同,0票反对的压倒性优势闯关成功。

美国自恃国力强大,惯于采取进攻姿态办事。在中美博弈当中,美国因自身制度缺陷和历史局限,非要拉着中国打。双方攻守易形的第一个战场,不是经济和军事,而是政治。有人对消耗战的理解偏向消极,觉得通过这种方式赢得一场斗争,损失太大,甚至可能会得不偿失。但实际上,在中美博弈中,双方都很难实现“一击必胜”,大国博弈的本质就是消耗战。我们不应盲目抗拒,而宜客观看待并研究、善于打消耗战,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对美消耗战。

一、政治消耗战的三种打法

大国博弈,需要投入的不仅有军事、经济、自然资源,还有政治资源。政治资源指一个政府具备能力去使用和调用的,可以解决问题的人和工具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一个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场斗争的进程和结果。例如,假如美国同时对法国、肯尼亚的产品加征关税,开启贸易战,法国和肯尼亚若决定反击,想对美国的一些产品加征关税,就要研究、精算和考量对美国的哪些产品动手。区别在于,法国的政治资源也许可以支持其在一周内制定反击方案,两周内实施方案;但肯尼亚也许需要半年,甚至一直都找不到最佳的反击方案,且可能在方案实施时,遇到国内和国际的多重阻力。

这种过程差别所带来的结果差别,并不只是“美国可以在肯尼亚身上多挣半年关税”这么简单,美国可能会迫于法国政府调用资源开展反击的能力,而从一开始就不把法国作为攻击目标,但在肯尼亚那里却可以肆无忌惮。这带来的是国家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态的不同结果,延伸下去是一国国民生存条件与生活方式的差别,非常重要。

上述只是一个假设的例子,实际情况要更复杂,但道理却在实际:一个政府处理问题的资源总量是一定的,且调用这些资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带来了政治消耗战的三种打法:

第一种打法,如果一国政治资源显著超过另一国,优势方的最佳博弈方式不是把进攻手段排好队,用完一个再用另一个,而是同时或持续不断的抛题设障、开启多个战场,以此加速对方政治资源的消耗,当这种消耗达到弱势一方的政治资源瓶颈时,强势一方即可迎来局势质变的节点。

第二种打法,虽然两方政治资源不分伯仲,但因一些原因摆开架势力图分出胜负,最好的进攻方式就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多抛题,压榨对方的政治资源、将对手拖垮,这更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消耗战。

第三种打法,两方政治资源大致相当,双方各有清醒认识且能形成共识与默契,都不下狠手,你来我往地收着打,或干脆不搞政治斗争。

曾有一段时间,中美两国都有不少人认为,美国在政治资源方面要比中国有优势。这种认识在特朗普政府对华开启贸易战前后达到高点,美国基本上采取了第一种不断“抛题设障”的强势打法,从征税到制裁,再到孟晚舟事件,这也反映出,美国彼时判断自身有政治资源方面的“优势”。但几年打下来,形势并未如美国所期盼的一样发展。美国的问题在于,它希望通过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向中国输入压力,让中国“知难而退”,但使用的手段都是消耗战的手段。美方妄图用消耗战的手段,实现闪电战的目标,自然是缘木求鱼。

时至今日,中美之间的政治斗争,美国明显是在用第二种打法推进,即只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集中发力,扯意识形态的大旗,做部分产品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拓展文章。这种打法上的变化,清晰显示出美国对中美两国政治资源比较的判断,由“自认美国明显强过中国”,变化为“自认中美不分伯仲”。实际上,中美两国之间政治资源的天平,早就已经向中国倾斜。但美国不愿承认此点,因为承认就意味着美国放弃在政治领域进攻中国——没有哪个政府可以在承认自己打不过的情况下,煽动大集体去支持自己主动进攻一个根本打不赢的对象。打不赢还要打,是因为中国议题在美政治生态中极其重要,甚至已经成为美国政治保持运转的动力之一。所以中美之间的政治斗争,必然会继续下去,我们要直面挑战。

二、中美政治斗争与中美博弈的时局特点

围绕政治斗争,就政治资源来讲,中国要显著强过美国。中美都有很多人不愿承认、或不敢这样说,且在观察、分析这件事的时候,习惯强调美国在一些国际组织中的强势。这是本末倒置。一国政治力量之源泉,从来不是国际组织,而是国内民众。须知,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没有GDP和军队的。哪怕堪称教皇国的梵蒂冈,它又有几个师?大国对小国、强国对弱国,国际组织可以是武器,但顶尖大国、强国之间,国际组织只是舞台。政治工作宜抓本质。笔者认为,以下方面可以诠释美国政治相较中国到底弱在哪:

一是美国是一个没有政治核心的国家。政治消耗战中,人民和国家机器的组织度至关重要,组织需要核心。美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其无法产生政治核心。美国试图用“意识形态“作为核心凝聚队伍,但党争政治决定了各方势力都在用自身视角解读意识形态——但核心只能有一个,因此美国还是没核心。

二是美国是一个情绪驱动型国家。美国的政治精英自身可以区分情绪和现实,但制度缺陷决定其必须通过制造和利用集体情绪来调集政治资源。这是一把双刃剑,人民群众的“情绪阀门“被打开后,并不会去主动区分其中流过的是共和党、民主党,还是境外哪个党的水。特朗普和拜登能渲染美国人民的情绪,那其他人一样可以,其结果就是饮鸩止渴、国内失序。

三是美国没有政治领域的核武器。核战争不能打、打不赢,但核武器却一直在那里,作为军事斗争的战略基石提供威慑力。政治斗争中也有不宜轻易使用但具有威慑力的核武器——民族主义。美国的诞生、国情都决定了其自身所谓的民族主义充其量只能是低端的种族主义,恰似核武器中的“脏弹”,能搞恐怖袭击,但在政治斗争的正面战场并不堪用。但像中国、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家,即便不提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一直在维护国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同有核国家不搞核威胁、提倡无核化,但依旧依靠核武器构建了战略基石。

中国相较美国,在部分器物之精巧上的弱项,例如芯片、航母、核潜艇,中国是可以追、已经追、追很快的。但美国相较中国的上述三个弱项,前两条美国不愿补,补了就不是美国了;第三条美国补不上,天生短板。在政治资源方面,中国相较美国具有现时优势和长远优势,而在综合政治、军事、经济等在内的中美博弈中,中国具有趋势优势。美国在部分器物方面优势,时日可数。

三、中国可以“蜂群战术”,拿“台独”势力磨刀,推动中美政治“消耗战”攻守易形

如果美国因自身制度缺陷和历史局限,非要拉着中国打,则双方攻守易形的第一个战场,不是经济和军事,而是政治。攻守之势转变需要节点契机。中国对美在政治领域推动形成反攻之势,也应把握节奏和力度,而台湾问题恰是可以发力的板块。在向美国挥刀之前,可以拿美国的走狗“台独”势力磨刀、练兵。此次蔡英文窜美,也为一些工作的启动描深了动机,强化了条件。

开展工作前须明确,历史和现实均已证明,和平与稳定从来不是让出来、哄出来、惯出来的,而是使用适当方式斗出来、管出来的。假如中国大陆忍耐退让,只要台湾“不正式独立”,我们就沉默不语,甚至一味释放善意、笑脸相迎、陪投机者玩文字游戏,台独势力也不会放弃倚独求荣,美国也不会停止把台湾当棋子遏制中国大陆。此种情况下,被美国和台独势力收拢于信息茧房的台湾百姓,会“自动醒悟”亲大陆、促统一吗?答案显而易见:对美国和台独势力的纵容,只会使阴谋得逞,使侵犯变本加厉。围绕台湾问题的对美工作基调就是斗争。

军事斗争看重兵贵神速,围绕于此产生了闪电战。政治斗争则看重“连绵不绝”,强调意志坚定、目标明确、队伍稳定,出招环环相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围绕台湾问题开展对美博弈时,我宜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的特点结合起来,“蜂群战术”可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候选方式之一。自然界中的蜂群,对威胁反击时有两个特点,一是群体行动进行反击,二是威胁解除之前反击“连绵不绝”。大陆在应用“蜂群战术”反击美国和台独势力的挑衅、攻击时,也可围绕群体反击、连续反击设计工作。而这恰是三种政治消耗战打法中的第一种,强势一方开展工作的方式。在群体反击方面:

一是形成对敌反击的“部门蜂群”。当今中国,不仅人民组织起来了,各口、部、委的组织度也很高。围绕台湾问题开展对美博弈,打击台独势力,不只有全国人大、国防部、外交部、商务部、国台办可以发声、作为、献策。有的板块,例如全国政协、国安部、统战部,是要在祖国统一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关键集体,发声需斟酌但手头也宜硬。由此及至国家机器全盘大局,如果静心细数,没有一个口、部、委是无法找到对美博弈、打击台独的工作接口的。在党中央的绝对领导及统筹部署下,事情没来时大家都做准备,事情来了一起上,把中国体制机制的优势用精用好,是我们更进一步提升工作的重要方式。

二是形成对敌反击的“议题蜂群”。“部门蜂群”可以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推进对美博弈、打击“台独”势力方面,其实大家都有话可说、都有事可做。发声和作为的议题设计需围绕两句话开展,第一句是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大道义,第二句是结合自身业务的具体事:公安部可以围绕涉台、涉“台独”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专项,国土资源部可围绕涉台自然资源作作文章,中国工会则可盯准“维护全国人民的劳动果实”发声作为,最高法和司法部可以协同解读一下“台独”违反什么法、承担什么责,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应该说清涉美涉台的芯片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全国妇联也可表明中国的“半边天”对祖国统一怎么看。每一个议题不只是话语,背后都有丰富的实践空间。

形成围绕台湾问题对美博弈的“部门蜂群”和“议题蜂群”后,我们即可围绕“蜂群战术”的第二特点,即政治斗争的“连绵不绝”开展工作。中美博弈中“对等反制”的“对等”,在不同环境、案例下的含义是不同的。美国对我某类商品征收额外关税,我们征它一笔;对我一些人员施加制裁,我们制它一批,这属于大国博弈中摆在台面的常规手段,互相推搡一下就“对等”了。但在涉台议题、打击“台独”时不是这样,祖国统一涉及民族尊严与政权的合法性,对美国及台独势力拆墙毁屋一类侵犯的回击,“对等”的标准在我手中,反击具有“自定义的开火权”。一些我们想做、可以做、应该做的事,都可以借此机会铺开,连续、持续的做,形成政治消耗战中的强势身位,推动中美博弈在政治领域率先攻守易形。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群众距离这件事并不远,而是身处其中。干成它的意义,是让大家生活更好。不管是否意识到,当今时代中国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已成为后世学习历史的一部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已经形成,目标是一定要实现的,没有妥协的余地,美国部分政治精英阻挠我们,是与无法改变的历史和人类文明的正义为敌。尽量减少目标实现的成本,对四海各国都是幸事,希望他们能看清。中华民族和她的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加油,现在正值百年变局之处,我们共同来推动。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