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小花在社交平台写下"泳向未来"时,评论区瞬间炸出两拨人。一拨忙着洗地"手滑很正常",另一拨甩出截图反问:"上次把忏悔念成千悔也是手滑?"这场面看得群众直呼内行,原来文盲也分三六九等。

横店某剧组最近闹出件新鲜事,道具组给男主角准备了三套台词板——汉字版、拼音版和emoji表情版。场务小哥偷偷吐槽:"人家背台词靠语音转文字,咱们这位爷得用甲骨文注释。"这事儿被捅到网上后,愣是没人猜得出男主角是谁,毕竟候选名单能从朝阳区排到通州。

老戏骨冯远征在两会发言时撂下狠话:"现在有些演员的剧本比小学生作业本还干净。"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某流量小生在拍谍战剧时,硬是把"潜伏"理解成"潜水运动员",导演差点没把对讲机砸了。更绝的是这位爷的杀青感言,二百字小作文里藏着八个错别字,被网友做成"大家来找茬"游戏转发过万。

国际电影节红毯上的名场面还历历在目。某女星把"中法建交60周年"说成"40周年",法国记者当场懵圈。事后工作室的道歉声明更绝,愣是把"深表歉意"写成"深表欠意",气得外交部小编连夜改PPT。要不说内娱明星都是活菩萨呢,生怕外国友人觉得中国人太完美。

录音棚里的怪现象越来越离谱。听说有歌手录情歌时,把"邂逅"念成"解后",制作人憋笑憋出内伤。更夸张的是某顶流偶像的日常,发微博感谢"河堤"粉丝,其实人家ID叫"和堤",气得后援会连夜开课教识字。粉丝们还护短:"哥哥只是太忙了!"要我说这些小姑娘才是真学霸,能把文盲洗成敬业模范。

影视城附近的补习班最近转型了。以前教群演怎么哭戏逼真,现在专攻小学语文速成。有个经纪人说了大实话:"现在签新人得先做识字测试,低于初中水平的一律不要。"您猜怎么着?就这标准还能筛掉七成面试者。难怪横店群众演员都开始内卷,人手一本《新华字典》成了标配。

这事儿闹到,央视都坐不住了。点名批评某古装剧把"鸿门宴"拍成自助餐派对,历史老师集体血压飙升。要说还是老艺术家们沉得住气,陈道明在采访中冷笑:"我演康熙前通读清史稿,现在有些孩子连剧本都要别人念。"这话听着刺耳,但看看某仙侠剧把"饕餮"念成"号餐"的骚操作,还真没法反驳。

观众们现在追剧都得备着纠错本。有人统计过,看流量明星的戏平均每集能学三个错别字,比看《汉字听写大会》还涨知识。倒是苦了字幕组,既要翻译外语还得给主演改错字,工资该涨三倍不止。最绝的是某视频平台,干脆推出"自动纠错"功能,看剧时错别字直接变红框,真·寓教于乐。

眼看着事情越闹越大,行业协会终于憋出个《演员文化素养提升计划》。结果细则里写着"鼓励使用语音输入法",又被网友喷上热搜。要我说这事不能全怪演员,投资方选角时把微博粉丝数当硬指标,能指望他们重视文化水平?有个选角导演酒后吐真言:"现在挑演员就三点——脸能打、腰能扭、粉丝能撕逼。"

这事儿您怎么看?是觉得"颜值即正义"没毛病,还是支持持证上岗考语文?评论区唠两块钱的。顺便问句,要是您爱豆突然被爆是九漏鱼,这粉丝还当不当得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