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那波谲云诡的世界里,由玉虚宫徒弟姜子牙辅佐的西周政权,宛如狂风暴雨中的孤舟,注定要承受来自三十六路朝廷大军的轮番征伐。
其中一路,便是当朝曾经的太子殷郊所率之军。殷郊本因纣王无道,被诬陷忤逆,险遭斩杀,幸得师父广成子及时搭救,并传授其本领。当朝廷兴兵讨伐西岐时,广成子嘱托殷郊下山,协助姜子牙共扶正义。
为此,广成子还将自己的镇洞之宝番天印交予殷郊,期望他能在伐纣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世事难料。殷郊下山途中,竟受申公豹巧言挑唆,心性骤变,毅然倒戈,转投商纣阵营,沦为助纣为虐的帮凶。殷郊下山后的首战,便凭借番天印的强大威力,轻松打翻哪吒,展现出惊人的实力。
后来,其师父广成子亲至,试图劝他回头,怎奈殷郊已然执迷不悟,师徒二人无奈兵戎相见。殷郊祭出番天印,那番天印威力巨大,光芒夺目,广成子亦难以抵挡,只能施展纵地金光法匆匆逃离。

燃灯道人见状,献出一计,提议集齐四面方位旗,以此抵御番天印,进而让殷郊应誓受犁锄而死。但深究起来,这一计策着实令人费解。
实际上,此前已有应对番天印的成功先例。殷郊祭出番天印攻打姜子牙时,姜子牙展开杏黄旗,刹那间,万道金光闪耀,祥云弥漫四周,千朵白莲绽放,将他紧紧护持。
番天印悬于空中,竟无法落下分毫。姜子牙趁机祭起打神鞭,正中殷郊后背,殷郊当即落马。若不是张山、李锦二将及时抢出,杨戬便能顺势斩下殷郊首级,殷郊也只能借土遁仓皇逃走。
照此看来,往后再战,姜子牙只需依样画葫芦,便可轻松应对殷郊,为何却要大费周章地去借旗呢?这背后,实则隐藏着道门不为人知的算计。
封神这场浩大的运动,表面上是三教共同商议,共立封神榜,由玉虚宫主持大局,实则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暗流涌动。

其中,昊天上帝的天庭势力与西方教皆卷入其中。封神既已成为各方认同的既定之事,道门自然不愿独自承担所有责任与代价。尤其是在面临关键抉择,需要各方付出时,道门便想方设法让各方都参与进来,秉持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
而方位旗,经研究可知,其作为先天重宝,承载着天地间的天数气运,拥有它,便能确保自身势力的气运昌盛。若将其用于克制诸如番天印之类的宝物,必然会对自身气运造成损耗。这,便是道门算计之阴险所在。
以西方教为例,他们本极不情愿出借青莲宝色旗。道门却抓住其要害,直言若不借旗,便休想在东南两地渡取 “有缘之人”。
广成子前往西方借旗时,接引道人推辞道:“贫道西方崇尚清净无为,与贵道理念不同,向来以花开见我、我见其人的莲花之像示人,并非东南两地之客。此旗一旦借出,恐沾染红尘,故而不敢从命。” 广成子据理力争,接引道人仍面露难色,连称 “奈何”。直到准提道人出面,一番劝说后,广成子才得以借走此旗。

昊天上帝一方同样不愿出借方位旗,可封神本就与天庭息息相关,为天庭服务,他又无法直接拒绝。借旗过程中的种种郑重之举,足以彰显方位旗的珍贵。
最终,借旗重任落在南极仙翁肩上。素色云界旗藏于瑶池,由瑶池金母掌管。南极仙翁特意换上朝服,佩戴玎珰玉佩,手持朝笏,离开玉虚宫,脚踏祥云,在鹤驾引导下前往瑶池。
进入瑶池后,南极仙翁俯伏金阶,言辞谦卑,口称:“小臣南极仙翁奏闻金母…… 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具疏小臣南极仙翁具奏。” 良久,只闻乐声隐隐,金门开启,四位仙女高捧聚仙旗,交予南极仙翁,并传达敕旨:“敕旨付南极仙翁…… 今特敕尔聚仙旗前去,以助周邦,毋得延缓。有亵仙宝……”
由此可见,方位旗珍贵无比,其主人皆不愿出借,却又因形势所迫,不得不妥协。所以说,封神之中明明已有对付番天印的方法,却仍执意借旗,道门此举,实乃暗藏玄机,其算计之深,令人咋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