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疾病,为何进京,一个随身带药,一个两手空空

小涵读书 2025-04-30 22:35:12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寄居在荣国府的亲戚。

但是奇怪的是,两人都是先天有病,但在进京之时,薛宝钗随身带药,林黛玉却空手进京。

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1.进京的目的不同

林黛玉是以客居身份暂住荣国府,未做长期居留的打算。

黛玉六岁时母亲去世,被贾母接进贾府,此时林如海身体尚无大碍,且林家只有黛玉这一个女儿,从常理推测,林如海最初可能只是想让黛玉在贾府暂住,待家中安排妥当后仍有接她回家的打算。

事实上,从林黛玉进京的阵容也能看出这一点,她仅带了奶妈王嬷嬷和丫鬟雪雁,行李物品相对简单,没有大量携带生活用品,包括药品。

薛宝钗为选妃而进京,需做好全方位生活准备。

薛宝钗进京的主要目的是 “待选才人、赞善之职”,这意味着她一旦入选,可能会像元春一样长期身处宫中,难以回家;即便未入选,薛家也打算在京城长期发展。(薛姨妈所说 “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因此,薛家对此次进京是做了长远打算的,需要将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包括薛宝钗的救命药冷香丸,全部准备齐全。

2.药物配制的方式不同

林黛玉所需的人参养荣丸配制简单,无需随身携带

林黛玉自小服用人参养荣丸,此药由人参、白术、茯苓等常见药材组成,主要功效是补益气血。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众人问及病情,她说自己“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当即说道“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可见该药方配制相对简单,原料易得,贾府就可以配药。

薛宝钗的冷香丸制作复杂且不可复制,必须全程携带

薛宝钗的冷香丸配方复杂。

《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与宝钗的对话,透露出制作冷香丸需收集“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还要配上 “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再加上蜂蜜、白糖等调和,最后用黄柏煎汤送服。

如此繁琐的配制过程,不仅耗时多年(薛蟠曾花费一二年时间配齐原料),而且对自然节气的要求极高,一旦错过某个时节的雨水、露水等,便难以制成。

因此,薛家好不容易配成一坛子后,自然要在进京时随身携带,以备长期服用。

3.家族做事方式不同

林黛玉出身于诗书之族。林家世袭为侯,林如海凭个人才能考中探花,任职巡盐御史,官小位重。

林如海做事周全而隐秘。

他安排贾雨村送林黛玉进京,事先做了周密准备:一是写信给贾政,二是准备贾雨村谋官所需之费,三是以报答老师之情安排贾雨村进京,四是运筹千里之外,指挥贾政为贾雨村谋取差事。

在林如海的筹划里,林黛玉所需的人参养荣丸,无论是所需之费,还是保障药效,他都已经考虑周全。贾母当众吩咐让人配药,与其说是对林黛玉的关怀,不如说是林如海的运筹千里之外。

据清代《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记载,制作一料人参养荣丸需白银80两,相当于贾府三等丫环20年月钱。这种配药所需之费,以及林黛玉所说“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如海都早已安排妥当。

这种做事气派,彰显着诗书世家的从容。贾母一句“多配一料”的背后,既是林家与贾家的阶层相同,更是豪门顶级医疗资源的共享。

薛家则不同,虽为皇商,除了有钱之外,没有社会地位,缺少京都人脉;全家穷得只剩下钱,无论是薛姨妈还是薛宝钗,都缺少林家气象,缺乏林如海的京都力量,所以只能带着全部家当进京。体现出商人思维对稀缺资源的极致占有。

4

从林黛玉和薛宝钗进京带不带药的举动,透露鲜为人知的秘密

林家展现的是文官集团的精密布局:

林如海委托贾雨村护送实为长远投资,既保女儿周全又培植门生势力。

药费暗藏银票中,疗效依托太医院,这种“润物无声”的周全,正是诗书传家的处世哲学。薛家则上演着商业家族的生存策略:

当薛蟠打死人命的官司未了,皇商资格岌岌可危,举家搬迁时的金银财宝里,冷香丸不仅是治病良药,更是向京城展示的财力证明——即便在落魄时,薛家仍有调配天时地利的资本。

掩卷深思,我们把目光从大观园移向现代社会,每个人何尝不是带着若明若明的“药匣”前行?有人像宝钗精心备好“职场冷香丸”,有人如黛玉带着“权力人参丸”。

职场女性,不要叹息既无林黛玉的“人参丸”,也无薛宝钗的“冷香丸”,而是要像他们学习:

踏入职场,一定要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如薛家明确待选目标般做好资源储备;同时,努力强化专业竞争力,建立冷香丸式的职场价值。

当然,更要懂得:诗书世家的运筹帷幄与商贾之家的务实进取本可兼得,既要如林如海般谋定后动,也要像薛家未雨绸缪。

每一个人都要记住:

真正的职场智慧,在于将先天禀赋转化为可持久的专业优势,在看似被动的境遇中主动布局,让每个选择都成为人生处方的精心配伍。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