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引环球网3月14日消息,伊朗外交部当天对外表示,伊方正在“全面评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信件,之后将决定如何对其作出回应。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已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要求伊方就核计划与美国重启谈判,否则将面临军事行动。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而伊朗方面则明确拒绝在胁迫下谈判。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中俄伊北京会晤中提出五点主张,为缓和局势注入关键稳定性因素。
特朗普此次致信哈梅内伊,延续了其一贯的“极限施压”策略。他在采访中强调,美国不能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要求伊方“立即谈判”,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然而,这一威胁并未得到伊朗的正面回应。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明确表示,伊方不接受基于恐吓的谈判提议,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更直言,美国此举是“欺骗全球舆论”,旨在推卸责任。历史经验表明,美国单方面退出2015年伊核协议并重启制裁后,伊朗逐步突破协议限制,核计划不断推进。

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不仅未能迫使伊朗屈服,反而加剧了地区紧张。此次信件的传递过程充满戏剧性:美国声称信件已通过阿联酋转交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但哈梅内伊本人始终未确认收到。这种模糊表态,既暴露了美伊之间的信任危机,也反映出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舆论造势迫使伊朗妥协的意图。
面对美国的威胁,伊朗展现出强硬与谨慎并存的态度。哈梅内伊多次强调,伊朗不会在胁迫下谈判,也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他指出,美国过去撕毁协议的行为已证明其不可信,与特朗普政府谈判只会导致更多制裁。伊朗的核政策始终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自2019年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以来,伊朗通过铀浓缩、重水积累等行动提升议价能力,同时保持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避免彻底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种“可逆”策略既展现了对协议的尊重,也为未来谈判保留了空间。当前,伊朗国内经济因制裁陷入困境,但民众普遍支持政府在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这使得哈梅内伊在决策时必须兼顾国内政治压力。

在美伊关系剑拔弩张之际,中国的角色愈发重要。王毅外长在中俄伊北京会晤中提出的五点主张,为伊朗对接下来的谈判吃下了定心丸。这五点主张包括:坚持政治外交解决争端、统筹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以伊核协议为基础重启谈判、反对安理会仓促介入、分步对等协商共识。王毅指出,美国应展现政治诚意,回归谈判桌,而不是继续单方面施压。
此外,中国支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并重申将继续维持与伊朗的正常经贸往来,这为伊朗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也平衡了美国的制裁压力。美国的“极限施压”政策不仅未能孤立伊朗,反而促使其与中俄等国加强合作。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会晤中明确支持中国的五点主张,强调三国应共同推动政治解决。

未来,伊核问题的解决将取决于多方能否展现灵活与克制。特朗普政府若继续坚持“非谈即打”的强硬路线,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伊朗若过度依赖核计划作为谈判筹码,也可能引发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对。中国的五点主张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平衡点:既要求伊朗遵守核不扩散承诺,也呼吁美国放弃霸凌行径,通过平等对话构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