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消息显示,多架B-2“幽灵”隐形轰炸机从美国密苏里州基地飞抵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美国战略司令部发言人强调,此次部署是五角大楼“威慑、侦测并在必要时挫败针对美国及其盟国战略攻击”行动的重要部分。美军此番大规模部署B2轰炸机,外界普遍分析认为,其主要目标是对也门胡塞武装实施广泛打击。为准备此次军事行动,美军在过去数周内投入高达10亿美元,如此巨额开支,既展现出美军的战略决心,也反映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复杂性和高成本。而且,B2轰炸机是美军目前唯一能有效攻击伊朗地下核设施的机型,这无疑让地区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编辑
B-2“幽灵”隐形轰炸机(资料图)
与此同时,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宣称,胡塞武装通过导弹成功袭击了以色列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和雅法南部的一处军事目标。美国和伊朗这对老对手的关系就如紧绷的弦,海上小规模的打斗和摩擦从未间断。特朗普执政时期,这种紧张关系愈发凸显。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放话,称伊朗若谈不成核协议,将会面临大麻烦。他表示自己给伊朗写了信,看似愿意和伊朗好好谈判,但同时又威胁伊朗,若谈不拢就得承担后果。实际上,特朗普这种做法并非首次。他首次担任总统时,就对伊朗采取强硬态度,这使得伊朗国内经济遭受重创,石油出口受阻,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美国共和党内的强硬派与以色列关系密切,这也使得美国对待伊朗的态度更加恶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支持用军事手段打击伊朗核设施,而特朗普在谈判前甚至打算让以色列在可能的“军事行动”中充当先锋。美国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国内政治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给以色列提供“安全保证”。此外,美国通过公开施压,将未来可能的军事行动包装成“无奈之举”,试图营造出“已努力通过外交方式解决问题”的形象,以此获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编辑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将伊朗塑造为“邪恶轴心”的核心角色,其言论充满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色彩。然而,他声称伊朗“接近核武器”的说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并不相符。报告虽指出伊朗浓缩铀库存超协议上限,但并未表明伊朗短期内具备核武能力。特朗普无视这一事实,刻意夸大伊朗威胁,为其升级对伊政策寻找借口。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对特朗普政府极度不信任,明确表示“伊朗绝对不会和‘霸凌政府’谈判” 。当地时间16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访问俄罗斯,向俄总统传达哈梅内伊的信息。阿拉格齐指出,在伊美核问题谈判中,伊朗必须了解美国的真实想法。若美国提出建设性立场,伊朗希望就可能的协议框架进行谈判;反之,双方将继续面临立场矛盾和冲突。他强调,谈判必须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氛围下进行,强加立场不会有任何结果,伊朗将冷静应对谈判,不受外界压力影响。
编辑
特朗普(资料图)
如果美国和伊朗就伊核问题达成最终和解,整个中东地区的局势将发生重大变化。目前,中东抵抗美军的主要势力包括胡塞武装、伊朗、黎巴嫩哈马斯武装,其中哈马斯武装和胡塞武装的主要军事援助都来自伊朗。一旦伊朗向美国低头,胡塞武装等抵抗力量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对于伊朗而言,向美国低头并非缓解国内经济紧张的有效办法。相反,加大对胡塞武装和哈马斯武装的援助力度,在未来的谈判桌上或许能掌握更多筹码。
其实向美国低头对于伊朗当局而言并不是一个缓解国内经济紧张有效的解决方案,就像现在的伊拉克在美军占领后真的实现民主和自由了吗?与其向美国低头不如加大援助胡塞武装和哈马斯武装的力度,这样一来未来即使上了谈判桌也能有更多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