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时候,有个82岁的老爷爷,名字叫唐昆,他来到了央视的一个叫《等着我》的节目组。
他揣着保存了七十多年的老物件,还有爸妈临终前的叮嘱,特地从四川广元跑过来,想找回七十多年前在陕西延安走丢的妹妹唐桂兰。
广元到延安有七百多公里远,唐昆的妹妹咋会在那边走丢了呢?
【重伤13处,手臂断了,肠子断了】
得从唐昆的爹妈那儿唠起。唐昆的故事啊,得从他爸妈开始讲。
唐昆的老爸叫唐文义,1909年在四川苍溪县呱呱坠地。到了1933年,他加入了红军第四方面军。他走过长征路,爬过雪山,也趟过草地。
唐昆的妈,岳开珍,18岁那年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长征路上,她碰到了唐文义,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一直并肩打仗。
有一回翻越雪山,有个战友没看清前面的深坑,不小心掉进了雪洞里。那雪洞所在的山谷特别宽广,大家想尽办法也没能把他救上来,结果他就在雪洞下面活活饿死了。就这一趟雪山之行,我们一个连的人最后只剩下了三四个。
1936年10月头几天里,他们在甘肃会宁这个地方跟红一方面军成功碰头了。
唐昆家里现在还藏着一件特别宝贝的东西,那是他老爸以前用过的老东西。唐昆把它保护得可周到了,隔三差五就拿出来抹一抹,擦得亮堂堂的。
这东西特别珍贵,主要是因为它是周总理亲手赠给唐文义的。
唐文义以前打仗特别勇猛,腰、肚子还有后背都挨了不少伤。就算后来治了,腰还是落下了毛病,一直没好利索。
周总理为了能让腰椎少受点累,就吩咐人给他拿来一个金属的架子,专门用来稳住腰椎。
打仗那会儿,唐文义身上受了13处重伤,胳膊折了,肚子里的肠子也给弄断了。
在接好肠子后,部队建议唐文义留下养伤,但他心里还是想上战场打日本鬼子。部队没办法,只好硬让他留下养病。等到身体稍微能动弹,能下床走路了,唐文义二话不说,又直接奔向了战场。
那个金属架子静静地立在那儿,仿佛在讲着过去战场上那些残酷激烈的战斗故事。它也见证了唐昆老爸身为战士的那份英勇和胆识,真是让人佩服。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搬到了延安,打那以后,延安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领导中心。
这儿竖着迎风招展的抗战旗帜,政治氛围正直清明,军民之间关系紧密无间。
【孩子寄养在老乡家】
抗战一打响,咱们中华民族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保住咱祖国,让老百姓能自己说了算,成千上万心里有国家、有志气的年轻人,还有那些热血的爱国青年,不顾一切困难危险,一门心思往延安跑。
唐昆的爸妈跟着军队一块来到了这儿。
唐昆是家里的头一个孩子,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他和他的弟弟妹妹们一个接一个来到了这个世界。
战场上,爸妈领着孩子们冲进枪炮声不断的战场,跟敌人对抗,这事儿真的超危险。唐昆的亲弟弟,那时候就被敌人的炮弹给击中,不幸丢了性命。
那时候,爸妈把唐昆和弟弟分别放进两个箩筐,然后把这两个箩筐挂在骡子的两边背上。
炮弹一落地,一侧就被炸得无影无踪,另一侧的力量直接把唐昆给甩了出去。弟弟那边,直接被炸得什么都没剩下。
没办法,爸妈只好先把唐昆和两个妹妹送到延安当地的老乡家中寄养。
唐昆和他兄妹小时候碰到的事儿,并不是只有他们家这样,那时候在延安,好多革命家的孩子都有过差不多的经历。
1938年那会儿,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和边区政府一起动手,搞了个延安保育院。这个保育院主要是照顾那些在战场上失去亲人的小孩,还有战士们的孩子和革命干部的后代。这些孩子有的来自战区,有的失去了父母,还有的是出征将士的子弟,都需要人照顾。延安保育院就是他们的新家。
除了把孩子们送到延安保育院,还有好多去打仗的军人的孩子和革命干部的娃,都被安排到了延安的老百姓家里,由他们帮忙照看。
【父母带着遗憾离世】
1949年那天,10月1号,咱们中国有了个新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
那时候,唐昆的爸妈别提多高兴了,他们跟全国的老百姓一块儿,终于盼到了这场大战的圆满结束。
他们能去延安,把放在乡亲们那儿养的三个娃都领回家。
回到延安老家后,他们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9岁的长子唐昆和7岁的大闺女唐锐。可到了二闺女唐桂兰被寄养的那家,却怎么找也找不着那户人家了。
大家琢磨着,那户人家说不定是为了逃开敌人的追赶,所以才搬了家。不过,他们究竟搬到了啥地方,就没人清楚了。
那时候情况很急,他们赶紧把女儿送到那户人家,只知道养父的名字,其他的都来不及多问,就立马上了战场。
怎样才能找到那家人,他们家女儿名字还是不是桂兰啊?
回到四川老家,爸妈在延安生的两个孩子后,又陆续添了六个娃。加上之前在战场上来到世界的大儿子唐昆和大女儿唐锐,这一大家子总共有八个孩子,真是热闹得很。
每次瞧见周围的娃儿们活蹦乱跳地长大,当爹妈的心里头就老惦记着他们的二丫头桂兰,还有那个留在延安没在身边的小家伙。
1957年那会儿,唐昆才17岁,他心里打定主意要去当兵。
在离开四川家乡的前一天,平时话不多的爸妈反复跟他说,到了部队后,要是碰到来自延安的战友,记得帮忙问问桂兰的情况。
过了好些年,唐昆的弟弟唐祁也决定去当兵,爸妈还是把找桂兰这事儿托付给了他,让他多留意。
后来啊,唐昆的弟弟唐浩干上了修路的活儿,头一回走出四川老家,跑到外地去建铁路了,他挑中的地方是陕西的延安。
唐浩一有空就到处找,可延安实在太大了,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其他人也帮着找人打听,但只知道大概在延安的杨家岭那一带,具体位置不清楚,结果还是没找到。
唐显猛是唐昆的儿子,他从没见过桂兰姑姑,但桂兰姑姑的事儿,他门儿清。
唐显猛在部队服役期间,奶奶岳开珍特意把他叫过来说:“孩子,你这一去当兵了,要是哪天碰到来自延安的战友,记得帮奶奶问问,看能不能找到桂兰这个人。”
唐昆的爸妈分别在1960年和1981年走了,一直到临终,都没能再见到他们一直挂念的二丫头。
这些年来,唐昆一家心里始终装着爸妈生前的愿望,那就是找到桂兰。他们一直都在努力,从没放弃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
爸妈走了之后,找妹妹桂兰这事儿就压到了唐昆的肩头。
现在这个家里,老中青幼四代人齐聚一堂,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家里人有个传统,就是经常会聚在一起。说来也巧,这四代人里头,都有人穿过军装,当过兵。
家里每个人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可桂兰一直没找到,这事儿始终是全家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放不下。
这些年来,唐昆和他儿子老往镇上的服务中心跑,就是想打听打听桂兰的消息。
有一天,他们收到了一条挺重要的信息,说陕西延安那边正在忙活着给以前革命军人的后代搞登记、筛查和寻找呢。
商量之后,唐昆和他儿子唐显猛打算再次替家里人去一趟延安,到当地去报个到,瞅瞅能不能寻到桂兰的下落。
从广元到延安的路上,唐昆他们这些年走了好多趟。每次启程,家里人都满怀信心,满心期待。但每次空手而回,唐昆心里头那种难以言说的感觉,真的是五味杂陈。
他作为家里的老大,可一直没能实现爸妈临终前的愿望。
这次,唐昆领着儿子,满怀期待地上路了。
最后,在好多人的一起帮忙下,通过DNA匹配,总算是把唐桂兰给找到了。
桂兰被养父母收养满一年后,他们全家就从延安的杨家岭搬走了,新家安在延安市的安塞沿河湾镇。
后来,她就一直住在这儿了。虽说养父没给她换名字,但她从小就跟着养父姓车。
车桂兰在十岁那年,从养父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没多久,养母就因病离世了。从那以后,养父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把她养大成人。
一开始,车桂兰怎么也想不通为啥自己的亲生父母会把她给扔了,心里头别提多憋屈了。
但后来,她一点点地了解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原来他们是那些冲在最前头,不顾一切拼命战斗的勇士。她渐渐懂得了他们的决定,并且为他们的英勇无畏感到特别自豪。
车桂兰17岁时候,她那位一直照顾她的养父,也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
养父快不行的时候,跟女儿说,她的亲爹姓唐,名字可能是唐明义。他叮嘱桂兰,要是以后有机会,就照着这个线索去找找他们。
那时候车桂兰年纪还小,家里条件也不允许,所以那事儿就先放一边了。
结婚后,车桂兰有了五个孩子,四男一女。她心里明白,自己是革命家庭的后代,得跟爸妈一样,拿出那份勇气来,还得不断努力。
四川广元的亲人们一听说桂兰被找到了,立马商量着要去陕西延安见见她。动身前头一天,大伙儿弄了个大铁锅,动手做了地道的家乡酸豆腐,就想让桂兰回来尝尝这老家的味儿。
2022年11月24日,对桂兰而言,是个超级大日子,77岁的她,这回终于能和亲人团聚,享受家的温暖了。
一听到车桂兰家传来的喜讯,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忙活起来,纷纷往她家赶。整个村子瞬间变得喜庆洋洋,大家挂起了红灯笼,跳起欢快的秧歌舞,还敲响了震天的锣鼓。大家用最热闹、最体面的方式,来迎接这从远方回来的亲人。
【结语】
从四川广元到陕西延安,虽然两地相隔挺远,但思念一点没少。从小时候到现在头发都白了,这几十年时间过得飞快,可不管咋样,血脉里的亲情是时间冲不淡的。
七十多年前,唐昆他们的爹娘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直接冲到了打仗的最前面,不顾自己的小日子,只为了保卫国家。这心里头装着的,是对家和国深深的爱啊。
七十多年一晃而过,唐昆他们这群人,一直都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和各自的岗位上,辛勤付出,勇敢前行,默默无闻地坚持着。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承着上一辈的革命精神,让父母的理想在自己的奋斗中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