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恐怕是史上最严格的电动汽车安全令,工信部于4月13日发布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明确要求不允许起火爆炸,并会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这对未来诸多新能源电车车主是个最好的消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扶持下高速飞驰了那么多年,也确实积累了不少问题。而这次新安全要求的发布,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据统计,我国2023年生产了946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4年这一数据飙升至1181.3万辆。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火灾事故也在大幅度增长,导致不少人对新能源汽车心生恐惧。
如果任由如此野蛮生长下去,必然会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沉重打击。所以国家才决定宣布新的安全要求,新安全要求相比较之前有了极为巨大的转变。
第一是根据2020年发布的旧标准,电池热失控之后,车辆需有5分钟左右的逃生时间。但从新能源汽车的实际表现来看,这一时间要求并没有被车企重视,也直接导致车内成员被活活烧死的惨剧。
这次新规定将逃生时间大幅度提高到两个小时要求。一旦出现热失控,在两个小时之内电池不会起火爆炸,所有监测点温度要控制在60度以下。
另外还有报警信号,热失控之后要在5分钟之内发起报警信号,不能有可见的烟气进入乘员舱。
其他类似的规定还有优化了针刺速度导致电池热失控的要求。以及行驶时底盘受到撞击导致电池伤害的要求。
翻看这项规定感觉,新规基本还是对电池的安全进行了要求,而且要求的比以前更加严格,更加详细。考虑到技术上的困难,该规定要求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行,给了厂家们大约15个月的缓冲期。
那么厂家真的能在这缓冲期内解决这一问题并满足规定需求吗?说实在话,我个人持怀疑态度。
之前规定仅仅要求5分钟之内不起火爆炸,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如果真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也不至于带来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
而根据消防总局的说明,新能源汽车电池自燃是不可控的,且一旦燃烧之后就没办法扑灭,只能靠依靠技术来解决。
目前业界认为最合适的技术就是固态电池,而新规定要求2026年要解决这一切,但这之前固态电池出来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车企无法通过固态电池来解决。
剩下的就只有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但在如此内卷的当下,车企真的有把握做到这种事情吗?我希望他们做到,但我认为他们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