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带给你惊喜的科技智能产品?

读芯有科技 2025-04-19 03:49:52

现阶段的AI大模型,与“百模大战”时期最大的不同在于,大模型发展的逻辑已经在发生变化——大模型的发展重点已不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或参数竞争,而是在传统家居产品的基础上,叠加更多的无感主动智能。

也就是说,从前的听从命令行事的家居用品,开始“长脑子”。而“有脑子”的家居用品,正成为家居品牌抢滩的对象。AI床垫就是典型中的典型,比如慕思AI智能床垫。

回到题主的提问上,伴随AI大模型而生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或许答案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场好睡眠。

那些带给我们惊喜的智能产品,不再是让家居产品如何完成指令,而是如何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智能床垫,一场好觉的“隐藏刚需”

智能床垫的解题逻辑是,与其让人适应床,不如让床主动适应人。

大模型加持的AI床垫,不仅深度覆盖躺、卧、侧卧等多个常规睡眠姿势,还会挑战身体分区和左右分区的“多点位个性化服务”、“定制化睡眠环境营造”这些细粒度的全链路无感智能家居场景。 换句话说,它不像传统床垫用「软」和「硬」两个统一标尺概括所有身体,它在更懂身体的基础上,细分身体每个部位的睡眠需求。

失眠、腰酸背痛、反复翻身、两口子抢被……这一届失眠人的睡眠隐痛,本质是「人与床」的关系错位——传统床垫只能被动承受身体压力,却无法主动适应人的需求。当传统床垫还在用海绵层数、弹簧数量比拼参数时,慕思的解题逻辑是,与其让人适应床,不如让床主动适应人。让床垫从一个静止的「工业产品」进化为懂得思考的「智慧体」,给每个人带来个性化的睡眠体验。

传统床垫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像我之前说的它最大的问题就是用「软」和「硬」两个统一标尺概括了所有身体,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孕妇妈妈,也不管是老年人还是累了一天的职场打工人。

一个残忍的事实是,有的时候一觉醒来腰酸背痛或者肩膀发麻,好像被床揍了一夜,不是因为床垫太软就是床垫太硬。当然,还有一个更残酷的事实,这种床垫睡久了可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是脊柱侧弯。

我们知道,人体的大部分重量,特别是腰臀部位,占据了整体重量的68%。床垫如果太软,那么它的支撑力就会明显不足,臀部就会过分下陷,导致椎骨与椎骨之间相互拉扯挤压。特别是在侧睡的时候,过软的床垫会让身体过度下陷,使得脊柱无法保持其正常的生理曲度。这样一来,脊柱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大大增加,时间长了,腰背疼痛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相反,如果床垫过硬,那么它就无法贴合我们身体的反S型曲线。平躺的时候,肩部和臀部会形成两个支点,而腰部则会悬空,导致腰部肌肉一整晚都处于紧绷状态,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同样地,在侧躺的时候,肩部、胯部等身体突出部位会受到较大的压迫,因为这些部位无法很好地贴合床垫,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所以要想睡得好,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贴合人体生理曲线,让肩、背、腰、臀、腿都能够得到妥善支撑放松的床。这就需要这个床能够清晰地了解人身体每一个部位的曲线和需求,并且能够随时根据人体位置转换床的形态。换句话说,有点水势无形的感觉,遇到什么人就能变成什么形态。

就拿慕思AI智能床垫T11+来说,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好睡眠的“隐藏刚需”,是因为它比你自己更清楚你的身体。首先它通过AI潮汐算法2.0和睡姿建模,实时记录你整晚“正卧、左侧卧、右侧卧、俯卧”的四种睡姿、压力分布以及翻身频率,并建立专属于你的个人数据库。床垫会通过学习你的习惯,自动调节支撑曲线,比如在你侧睡时肩部自动下沉释放压力,仰卧时腰部托举保持生理曲度,让你一夜好睡,第二天起来神清气爽。

对于一坐坐一天的打工人来说,相比于公司的办公软件只会定时给你发一句“久坐辛苦了,起来活动活动吧”,AI床垫给你的是精确到厘米级的人体工学按摩式服务。尤其是对我们比铁板还硬的腰肩背、比麦穗还弯的颈椎、比棉花还没有弹性的臀大肌真的很友好,主打身体每个部位都有“管家式服务”。

当人躺在床上,T11+会精准感知肩、背、腰、臀、腿五个部位,结合此时的睡姿对肩部进行柔软释压;腰臀区智能强化支撑,贴合腰椎自然弧度。光想想就觉得放松,白天被工位绑架的身体,在夜里竟然被床垫给治愈了。

当然对于中年夫妻最硬核的功能还是左右独立分区,我愿称之为现代夫妻“同床异睡眠OS”。说实话,因为睡眠习惯不同,我身边好多觉轻的朋友都会和伴侣分床睡。即使俩人感情再好,也扛不住一人翻身全床地震的震感。像是慕思AI智能床垫T11+的左右独立分区可以自定义调节各自的睡眠系统,一张床垫,两套睡眠OS。算是当代婚姻保鲜秘诀了。

睡觉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少重视这件占据我们生命整整1/3时间的事儿。即使我们从小就知道,要睡个好觉。关于怎么才能睡个好觉,一直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智能床垫的出现,标志着从最初的「人被动忍受床」转向了「床主动适应人」,在睡眠中的那些隐藏的刚需终于被看见了。

二、如何挑选更懂自己的“AI睡眠搭子”?

如何挑选更懂自己的智能床垫,核心在于两点,一是从自己的痛点入手,二是关注床垫的底层技术。换句话说,既要看是不是真需要,也要看是不是真智能。关于是否需要,还是要关注自身的睡眠状态和睡眠质量。就智能化而言,不得不提慕思AI床垫的三大核心技术——AI潮汐算法2.0、AutoFit智适应技术和SleepCare睡眠管理系统。

AI潮汐算法2.0实际上解决的就是通过对身体对床垫压力的收集,来匹配最适应的睡眠体验。

就过程而言,在床垫上设置了多个连通的压力传感器,全面检测睡眠时施加的压力,通过处理器分析压力信号,得到睡眠体动状态和不同身体部位对应床垫的压力。继而通过压力感应的收集自动匹配最适合的睡感,也就是说,基于对身体最个性化的了解,匹配出最个性化的睡眠方式。

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源专利一种床垫及睡眠监测方法

AutoFit智适应技术则是通过监测用户体态变化,结合肌肉与骨骼的生物力学模型,复刻人体不同姿势下的受力曲线,实现床垫的实时动态调节,避免传统床垫的“悬空”或“压迫”问题。最后,SleepCare系统整合了生理数据监测、AI健康预警与医学干预服务,形成闭环管理。这三项技术完成了从监测到主动适应的闭环。

人的一生从婴儿、幼儿到青春期、中年、老年,身体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变化,每一次身体的变化都会影响睡一个好觉。最显著的一个阶段就是孕期,不知道有多少人用过传统的孕妇枕,由于这种枕头自身的支撑缺陷,孕妇在晚上基本上会不断地翻身调整姿势。但实际上到了孕晚期,孕妇的身体是非常重的,每一次翻身都非常耗费力气。而AutoFit智适应技术是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孕妇腰臀压力变化,去动态调整腰部支撑硬度,可以很大地减少孕期夜间的翻身次数。

无论技术有多强,在我看来它唯一的价值就是一个:把原本「千人一床」变成「一人千床」,不论你在人生的任何阶段,这一张床都能适应你的身体状态。

三、智能家居生态:从一张床垫到一间卧室

睡眠是一场系统。一场好觉需要一整个空间的细节来搭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一整个智能家居生态。

慕思AI智能床垫T11+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床垫,当它搭配智能排骨架使用时,可以实现多功能模式的切换,比如观影模式、按摩模式、太空模式等,就拿其中的鼾声干预模式来说,假如你的另一半在半夜呼噜声连连,你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遥控器一键干预调节,在不干扰睡眠的情况下将床垫抬升15°,让自己和伴侣都能睡个“安静”的觉。

同时,慕思AI智能床垫T11+还能与智能灯光、窗帘等智能家居设备联动,构建一个完整的睡眠场景。当你准备入睡时,只需简单操作,灯光逐渐调暗,窗帘自动关闭,AI床垫智适应调节到适合你的软硬度/睡眠参数,整个空间营造出宁静、舒适又好睡的氛围。

AI智能家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我们能够命令它做什么,而是它能够主动帮我们做什么。也就是从智能化发展为主动智能。这才是AI的“真香”时刻,把睡眠从「将就」变为「讲究」。

0 阅读:1

读芯有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