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府儒学碑》建立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原碑在东城区府学胡同文丞相祠内。碑文如下:
顺天府重修儒学碑记(额)
顺天府重修儒学记
顺天府学,国初大兴县学也。永乐初改建而颇仍旧贯,宣德、正统一再增拓,成化中复购民居,益展其址,规制始大备。迄今百二□□(1)缮葺而岁月渐远,倾圮日甚。顷自甲辰以来,岁苦愁林,周垣为涂,栋宇尽塌,先贤庙祏,委于渣滓,师儒函□□□□□(2)视太息,会数困大,徭罄无余,府唯扼腕未遑而已。乔公允升以丞攝府事,愿瞻慨然曰:丞即代庖职,实专典学校。庙貌□(3)掃地恩乐之谓何,核府得羡金,悉捐以经始。凡东西庑楹各九、东西斋楹各十五,尊经阁楹五,省牲所、致斋所□□□□(4)祠楹各三,皆焕然鼎新。而殿、而堂、而门、而坊、而敬一亭、文丞相祠、魁星楼,皆大葺其旧。役始癸丑□□□(5)三月□(6),督视,故所费视估半而亟就,凡为缗四百八十有奇,皆公所捐羡金也。余惟世道隆汙,绾毂学校而京师□□□□□(7)政修则人才豹變,风化草偃肇于邦几,暨于朔南而綦隆之理赖焉,其所关非细也。国家崇儒重道,广厉学官,朴棫之化,垂三百年。我皇上寿考作人,加意文教,申饬之诏,无岁不下,辇毂之间,风厉尤先。士生于时,密迩圣化,沐浴醲洽,亦千载一时已。当事者仰承德意,作成有加,又不啻朝宪章面夕典型也。有不灑淅矜奋者,非士也。余又闻乔公甫下车,即以经书□(8)鑑□□□□□□(9)格以授诸士,每生明生魄即于格中课之,所以激劝甚备,此岂簿领鞅掌者所暇,而公之惓惓如些。夫□□□□□(10)责也,率而不从,鼓而不起,责将安在士也。朝夕遊息,不仰榱桷而俯堦序乎,美轮美奂,翼翼言言,俎豆□□□□□(11)新矣,而还视有未新者存,亦奚用止心土木之饰耶。夫六经之言,新者多矣,诚求之六经,反之身心,正谊明道□□□□(12)之中,而俨然立四国之极,以上对朴棫,下重宫墙,则乔公今日之维新,所以嘉惠子衿者,不可忘也。为书其□□□□(13)。
万历癸丑阳月之吉。
赐进士出身/礼部尚书/兼东阁犬学士/都人/方从哲撰。
赐进土第/奉议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东宫讲读官/前记注起居,纂修正史管理□(14)敕都越□□(15)。
钦差巡抚辽东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管备倭/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前山东道监察御史/侍经筵/山阴□□(16)
顺天府署府事府丞乔允升,治中许志文,通判吴承烈、叶世俊、韩逢禧,推官拖三捷,经历杨师皋,知事鲍锡福。
大兴县知县王桥、周三锡,县丞陈绍、沈佳、沈自新,主簿熊侨,典史□□(17)。
宛平县知县杜冠时,县丞张梅、高日章,主簿杨进,典史郭宗禹。
儒学教授李闻诗,训导刘见曾、赵丁、李继志、杨尚礼、颜希孔、郑养民、贺伦、任仕、陈法言仝。
附白话译文
顺天府学原是明朝初年的大兴县学。永乐年间改建时大体保留旧制,宣德、正统年间两次扩建,成化年间又购置民宅拓展地基,至此规模完备。如今已过一百二十年(1),虽经修缮,但年深日久,破损日益严重。自甲辰年(1604)起,连年灾荒,学宫围墙坍塌,房屋尽毁,先贤庙宇埋于瓦砾,教师们相顾叹息(2)。官府因连年赋税所困,财力耗尽,虽痛心却无力修缮。代理顺天府事的乔允升公慷慨陈词:"我虽代理府职,但主管学校是分内之事。庙宇破败至此(3),谈何尊师重教?"于是清查府库余银,全部捐出用于重修。
东、西庑各九间,东、西斋各十五间,尊经阁五间,省牲所、致斋所(4)及名宦祠、乡贤祠各三间,全部翻新。大殿、讲堂、门楼、牌坊、敬一亭、文丞相祠、魁星楼亦全面修缮。工程自万历癸丑年(1613)正月(5)开工,至三月(6)完工。因督工严谨,花费仅为预算一半,总计四百八十余缗,全出自乔公所捐余银。
我认为世道兴衰,关键在于教育。京师乃首善之地(7),政教昌明则人才辈出,教化推行,自京城遍及四方。国家尊儒重道,兴学育才,文教之盛已延续三百年。当今圣上励精图治,尤其重视文教,年年颁布诏令,京畿之地更应率先垂范。士人生于盛世,亲受圣化,实乃千载难逢之机。主事者秉承圣意,励精图治,不仅恪守典章,更以身作则。若士人不知勤勉奋发,岂能称为士人?
又闻乔公到任之初,即以经书要义(8)制定课程(9),每月初一、十五必亲自考核,激励劝学之法周详。此非忙于琐务者所能为,足见公之用心良苦。教化之责(10),若倡导无人响应,激励无果,其过岂在士人?诸生每日在此求学,仰见雕梁画栋,俯视整洁庭院,庙堂庄严(11),祭祀焕新,但若学问未新,徒有华美建筑又有何用?六经中论"新"之处甚多!若能潜心研习六经,反求诸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道(12),立身为四方表率,上承文教之泽,下重学宫之誉,则乔公今日革新之举、惠及学子之功,实不可忘。故撰此文以记之(13)。
万历四十一年(1613)十月吉日。
(以下官职名录略,保留原文格式)
注释和说明
1. 百二十载:自永乐元年(1403)改建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计210年,原文"百二"或为概数。
2. 函丈相顾:教师相聚对视。"函丈"原指师生席间距离,代指师儒。
3. 颓:破败坍塌。
4. 名宦乡贤:地方名臣与贤士祠堂。
5. 春正月:万历四十一年正月。
6. 迄:至。
7. 首善之地:出自《汉书》,指京师为教化表率。
8. 义鉴:经书精义。
9. 严立课程:制定严格课业标准。
10.教化之责:教育引导的责任。
11. 翼翼言言:形容建筑高大庄严。
12. 日用之间:日常生活中。
13. 为书其迹:记录此事功绩。
14~17:碑文部分残缺字以□标记,部分官职、人名因碑刻漫漶未全译,保留原貌。
(没有见到原碑与拓片,仅见到书上格式,只能用《汉字连词鉴定法》,这种方法不与《汉字四边鉴定法》共同用,是存在局限性的,肯定是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理解,以后我会补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