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巧不巧?马龙刚升官,张继科就开直播。”“不是巧,是蹭。”
网友这番对话,简直精准得像剧本写好的。前脚马龙刚当上乒协副主席,后脚张继科就在直播间穿着花衬衫,翘着二郎腿,语出惊人。
一句“反手好的人很难登顶,我说的是男生”,让不少人听出了“内味儿”——这不是在影射王楚钦吗?巧了,王楚钦可是马龙的接班人。
张继科这波操作,让人不禁怀疑:是想复出,还是怕别人把他忘了?
这位昔日“藏獒”,又一次成为热搜焦点。而这次的“热”,并不是因为球技,而是满身的争议和黑历史。
马龙就任中国乒协副主席的第五天,张继科开了直播。
直播间里,张继科一如既往地“狂”。怼人、暗讽、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句“你进我直播间是走运”,冲得比球还狠。
有人说他是“真性情”,也有人说这是“蹭热度的老路子”。
网友最感慨的是:曾经的“双子星”,现在一个坐在主席台上发言,一个靠着镜头里抽风。
2016年里约奥运,马龙和张继科扛着国旗站在领奖台上。如今一个成了体坛楷模,一个成了网络话题。
一个走上台前,一个退进直播间。
第二部分:从冠军到“赌狗”,张继科的崩塌速度惊人张继科的下滑不是从球场开始,而是从娱乐圈转身后的一连串“翻车”。
2018年退役后,原本可以功成身退,却被“赌博欠债”的消息拉进了泥潭。记者李微敖直接甩出一张借条,说张继科曾拿景甜的私密照去抵赌债。
这条爆料像一颗雷,震碎了他多年建立起来的冠军形象。
张继科工作室连发两次声明,否认一切。但声明没能挡住网友的口水,毕竟吃瓜群众最不信的就是“声明”。
舆论迅速发酵,品牌商们一夜撤资,代言全线崩盘。从前那个穿着国旗领奖的男人,变成了人人喊打的“渣男+赌狗”。
哪怕后来传出“法院判他胜诉”,舆论早已定性,网友只信第一眼看到的瓜。
一个靠实力拼来的奥运冠军,就这么亲手把自己从神坛拉到了谷底。
第三部分:感情翻车,一地鸡毛如果说职业生涯的崩塌是自作孽,那感情生活的烂摊子,就是张继科的“加分题变送命题”。
当年张继科和景甜恋情公开,被称为“文体联姻的天花板”。海边牵手、藏头情诗、家长见面、买婚房……一切看起来像童话。
结果没两年分手。景甜在节目里哽咽说:“以为是救命稻草,结果把我推进更深的深渊。”
言语不多,却让人细思极恐。
后来网友们才扒出内幕,说张继科不仅借钱买房,还拿女方隐私照抵债。景甜始终保持沉默,可网友已经开始心疼她。
不仅景甜,金晨也曾在恋综节目中表现出强烈的抗拒。一个“晨晨”的称呼,让她当场变脸。这才是“眼神一秒无光”的真实演绎。
张继科的恋爱史,不是一部甜剧,而是一串警示。
第四部分:复出梦?只剩直播间一亩三分地风波之后,张继科转头开起了乒乓球培训班。
收费不贵,线上课199元四节,线下也实在。招生要求看起来还挺“学霸”:文化课350分以上,国家二级运动员起步,目标211大学。
还有家长说他会自掏腰包请奶茶,比赛前请孩子们吃必胜客图吉利。说起来确实接地气,多少有点“真心教球”的样子。
但再看他直播间那股“江湖气”,就让人忍不住出戏。
想靠直播“再红一把”?想靠点评现役选手蹭热度?想让大家忘了那些不堪回首的事?
可惜,这年头,网友不是没记性。
更别说,马龙刚刚升任副主席,还在强调“技术和精神都不能丢”,张继科这边就“点评+嘴炮”双开。对比之下,谁在“上道”,谁在“走偏”,一目了然。
张继科说:“我会让所有人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可惜,太晚了。
当年爆料出来,他不解释、不回应,只丢了两张声明,网友就自动填满了剩下的空白。
后来法院说他没参与敲诈,造谣者要赔50万并道歉。但张继科的名声早已经崩塌,连他自己都承认:“现在出门要戴口罩,怕被认出来。”
这不是清白的问题,而是信任崩塌的问题。
曾经那个24岁拿下大满贯的天才少年,如今活成了热搜体质,靠直播和过往的辉煌过日子。
张继科不是没有贡献。他练球狠、球风猛,是乒坛的“野兽流”。但人品,永远是比球技更重要的东西。
而马龙,则是另一种答案。
低调做人,稳步上升。专一爱情,严于律己。退役后没急着变现流量,而是继续留在体制内,为国乒的未来发光发热。
一个是江湖传说,一个是国家栋梁。
有人说:“张继科是流星,一闪而过;马龙是星辰,稳稳发光。”
说得对。
如今再回头看,两人站在里约领奖台的画面仿佛还在眼前。但现在,一个忙着在政策会上发言,一个却在镜头里喊着“还有谁”,试图挽回一点关注。
人生这条路,怎么走,全靠当初的每一步。
而命运从来不吝啬奖励那些走稳路的人,也绝不会纵容那些一错再错的人。
冠军不是金钟罩,做人比拿冠军更难。
马龙走到了聚光灯下,张继科只能在光影背后踽踽独行。至于下一步怎么走,终究还是得靠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