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中国市场,美国制造的芯片还能卖给谁?

荀攸说科技文化 2025-04-13 04:58:45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新规,明确芯片原产国以晶圆制造地为准。这意味着美国本土制造的芯片若出口至中国,将面临最高84%的报复性关税,而外包至中国台湾等地的芯片则可豁免。这一规则精准打击了英特尔、德州仪器等依赖本土制造的企业,其芯片成本因关税飙升,在中国市场彻底失去性价比优势。反观AMD、高通等将制造外包给台积电的企业,却因“台湾原产”标签而逃过一劫,股价逆势上涨。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2024年进口额达44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42%。英特尔、美光等企业长期依赖中国市场消化其高端芯片产能,美光约60%的DRAM收入来自中国客户。而新规直接切断了美国本土芯片的出口通道,相当于宣判其在中国市场的“死刑”。

美国常将“技术脱钩”挂在嘴边,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买家,更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枢纽。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从数据中心到工业自动化,中国市场的需求驱动着全球半导体技术迭代。

美国对华芯片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技术自主化。华为昇腾芯片已替代英伟达训练大模型,成本降低20%;中芯国际的等效7nm工艺突破美国封锁,良率追平台积电;长鑫存储的DDR5内存芯片甚至迫使三星支付专利费。美国企业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市场,更是定义技术标准的权力。中国主导的《半导体成熟制程工艺白皮书》已被国际半导体协会采纳,28nm技术写入全球标准。

当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高喊“向中国卖芯片是出卖灵魂”时,中国已用行动证明:灵魂从不出售,只会自主生长。2025年,中国芯片出口额首超韩国,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34%,美国仅剩5%。这场博弈的终局早已注定,技术可以封锁,但市场与创新的力量不可阻挡。

我们在芯片,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都被美国卡脖子过,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们补给突破了枷锁,还完成了自主化,半导体晶圆原产地的认定就是一个回敬。高额关税下的美国芯片将快速失去中国市场,而中国自主生产的芯片,正在无缝快速的替代美国芯片,完全自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0 阅读:0

荀攸说科技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