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只是“肝脾不和”的纸老虎罢了,老中医自有妙方

苹果谈健康 2025-04-24 09:14:37

大家好,我是中医路医生。

在中医理论中,“肝胆相照”不仅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还揭示了人体内部器官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医认为肝和胆都属于“木”,它们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脏负责疏泄,影响情绪调节和胆汁分泌;胆囊则负责储存和排泄胆汁,两者共同保持胆道系统的正常运作。

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比如肝脏疏泄功能失常,就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储存和排泄障碍,从而引发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这时,肝气郁结,如同春天被束缚的树木无法伸展,其郁结之力转而侵犯脾土,形成“肝木乘脾”的状态。同时,脾脏负责运化,一旦受到肝气的干扰,其运化功能减弱,导致“肝脾不和”,会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胁肋疼痛等症状。

接下来,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病例,详细说明中医如何采用“肝脾同调”的治疗策略,来有效治疗慢性胆囊炎。我的一位患者张先生,一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胁肋下疼痛,起初尚能忍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逐渐加剧,最终被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患者对长期服用西药有所顾虑,因此转向中医治疗。通过四诊合参,我结合了患者的症状,最终诊断为“肝胆气郁,肝脾不和”。

针对这一病理,我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药方,包括神曲、麦芽以健脾和胃,促进消化;白术以健脾益气,增强脾的运化功能;白芍以柔肝止痛,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疼痛;陈皮以理气和中,辅助白术健脾;半夏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改善脾胃不和引起的恶心呕吐;元胡、川楝子则以其疏肝止痛的效果,直接针对病灶。

张先生服用此药方一段时间后,疼痛明显减轻,食欲也有所恢复。去医院再次检查发现,胆囊炎症状已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

总的来说,中医之所以能迅速消除炎症,关键在于其治疗不仅仅针对病症本身,而是深入到人体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层面,通过调整失衡的生理机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有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1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