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教授团队发布全国性大规模胃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27省53家医院22...

宇康康 2025-04-29 20:47:08

编者按: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发表题为“The current landscape of gastric cancer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nationwide cohort analysis”的文章。该研究覆盖中国27个省份、53家医院,纳入22万余名胃癌患者,全面分析了中国胃癌的诊断、治疗及生存现状。

作者介绍

沈琳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1期临床试验病区主任

▶ 北京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 牵头国际国内多项临床研究,促进新药获批适应症13项,研究成果改变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30多项。

▶ 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BMJ,Nature Medicine,Lancet Oncology, JCO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370余篇,他引总计23140次,H指数70。写64部国际国内诊疗规范,获国家专利15项。

▶ 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北京市突出贡献专家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主要研究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精准治疗与转化研究、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

胃癌(G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中国占全球约70%的贲门癌和50%的非贲门癌新发病例。2022年,中国胃癌发病率为25.41/10万。其病因主要为生物学和行为因素的交互作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在43%-60%的人群中普遍存在,通过引发慢性胃部炎症奠定基础风险。此外,高盐饮食(尤其是腌制食品)、吸烟和饮酒等生活方式因素,以及代谢紊乱在遗传易感个体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传统风险因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率和腌制食品消费均有所下降,但新的挑战出现:加工食品饮食和久坐生活方式导致近端弥漫性肿瘤增加,而远端肠癌发病率下降。此外,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达3.95亿),高龄作为不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进一步加重了疾病负担。

胃癌的现行治疗标准为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根据患者疾病阶段和特征量身定制。尽管研究和治疗取得进展,但晚期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仍不足1年。

关键临床试验(如FLOT-4、MATTERHORN、DANTE、ESOPEC、NEOAGIES和TOPGEAR)为制定国家指南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胃癌的围手术期和全身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此外,真实世界证据同样重要。中国国家癌症中心于2016年启动了基于医院的多中心癌症登记,旨在收集精准、高质量的癌症数据,包括家族癌症史、临床分期、肿瘤分级、治疗史、生存率等详细临床数据,以弥补此前大规模人群研究的不足,为临床结果评估提供全面动态基础,优化患者护理。

本研究利用国家癌症登记处的纵向数据,分析中国胃癌的当前治疗现状和生存数据,包括特定年龄组患者的结局,旨在明确中国胃癌患者的未满足需求,为治疗决策和未来医疗规划提供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研究方法

研究使用了中国国家癌症信息数据库(NCID)的数据,该数据库从电子健康记录(EHR)中提取,是中国国家中央癌症登记处的一部分。研究数据涵盖了来自中国27个省份的53家顶级医院的患者记录,包含4607844名癌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信息及手术等临床程序的详细信息。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间在中国被诊断为单一原发性胃腺癌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由专业医生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胃癌、经组织学确认为胃腺癌,且诊断时间在上述时间段内。排除标准为:诊断为多原发肿瘤(≥2个)或诊断为胃鳞癌、神经内分泌癌和神经内分泌瘤、胃肠间质瘤以及病理类型不明的患者。通过筛选,最终纳入了220304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2.91个月。

研究结果

本研究纳入220304名符合条件的单发性原发性胃腺癌患者,覆盖中国27个省份的53家医院。患者主要分布在华东(23.64%)、华北(21.59%)和华中(18.69%)地区,99.57%的患者在三级医院接受治疗,其中70.7%在癌症专科医院,29.3%在综合医院。

1、临床病理特征

人口统计学特征:患者中男性占72.43%,中位年龄63岁(IQR:55-69岁),中位BMI为22.22(IQR:20.03-24.51)。

肿瘤特征:61.84%的肿瘤位于胃部,38.16%位于胃食管交界处(GEJ)。84.30%的患者为低分化胃腺癌,尤其在≤44岁患者中更为普遍(91.47%)。分期方面,I期占3.62%,II期占32.01%,III期占16.28%,IV期占26.16%,21.94%的患者分期信息缺失。晚期患者的主要转移部位为肝脏(32.33%),其次是腹膜(16.56%)、骨骼(11.11%)和肺(10.85%)。

生物标志物检测:HER2阳性率为11.47%(IHC和FISH检测),综合PD-L1阳性率为38.86%,dMMR/MSI-H GC占7.94%,EBV阳性GC占10.31%,CLDN18.2阳性率为54.39%,NTRK基因组改变(包括融合和突变)占2.44%。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44.25%,8.97%的患者有癌症家族史,其中胃癌占42.46%、肺癌占17.21%、食管癌占14.47%。

临床试验参与率:临床试验参与率随年龄显著变化,≤44岁患者的参与率最高(9.73%),而≥75岁患者的参与率最低(2.73%)。疾病分期越高,参与率越高,IV期患者参与率最高(13.84%)。

患者特征

2、围手术期治疗:

新辅助治疗:1.96%的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最常见方案为氟尿嘧啶联合铂类(44.89%),其次是三联化疗(26.40%),14.56%接受免疫治疗,2.99%接受抗HER2治疗。

手术治疗:90,292例患者接受手术,腹腔镜手术(49.51%)和剖腹手术(47.67%)比例相近。92.96%的患者实现R0切除。

辅助治疗:29.57%的患者接受辅助治疗,最常见方案为氟尿嘧啶联合铂类(49.53%)和氟尿嘧啶单药治疗(22.49%)。

治疗方案

3、晚期胃癌治疗:

一线治疗:51,847名患者接受一线治疗,其中4.68%接受抗HER2治疗,16.17%接受免疫治疗,化疗方案占主导,31.09%接受氟尿嘧啶联合铂类化疗。

二线治疗:13.06%的患者接受二线治疗,免疫治疗比例增加至23.28%,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占18.08%。

放疗利用模式:在II-IV期患者中,7.35%接受放疗,其中0.65%在新辅助治疗中,3.09%在辅助治疗中,3.89%在晚期胃癌中接受放疗。

4、生存分析

总生存率:中位OS为28.68个月(95% CI:28.32-29.08),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4.07%、54.89%、44.21%、37.97%和33.53%。

总体生存分析

分期与生存:I期患者预后最好,IV期患者预后最差。I期患者5年OS率为85.07%,IV期为13.15%。

年龄与生存:在I-III期患者中,≤44岁患者预后最好,≥75岁患者最差。IV期患者中,75岁以上患者预后最差。

性别与生存:整体队列中性别差异不显著(P=0.065),但在I-III期患者中,女性预后优于男性(P<0.0001)。

免疫治疗与生存: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位OS显著长于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一线治疗中,免疫治疗组中位OS为14.32个月,其他治疗组为12.71个月(HR:0.89,P<0.001);二线治疗中,免疫治疗组中位OS为10.35个月,其他治疗组为8.48个月(HR:0.79,P<0.00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中国27个省份53家医院的胃癌(GC)治疗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诊断和分期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疗法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治疗方案总体遵循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制定的指南。免疫疗法已应用于晚期胃癌治疗,未来有望更广泛地用于新辅助及辅助术后治疗。本研究为完善中国胃癌管理框架提供了依据,并为优化未来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参考。

原文链接: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2001465/

本文由医悦汇整理发布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