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员工身价过亿?“高级打工人”真相,扎心了…

永毅精进 2025-03-18 01:38:42

英伟达员工身价过亿?“高级打工人”真相,扎心了…

最近,英伟达又火了!

不是因为AI芯片又取得了什么突破,而是因为一则传闻:“英伟达一半员工身价过亿”。

这消息一出,瞬间引爆了打工人群体。

无数人一边惊呼“壕无人性”,一边又忍不住酸溜溜地自嘲:“同样是打工人,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更扎心的是,随后又有媒体爆出,英伟达员工虽然“壕”,但也是真的“拼”。

一周工作7天,加班到凌晨2点是常态,各种高强度会议更是家常便饭,时间管理严格到令人发指。

这下,打工人们更emo了。

“原来,年薪百万的‘高级牛马’,也是牛马啊!”

“低级牛马”996,勉强糊口;“高级牛马”997,身价过亿。

这魔幻的现实,让无数社畜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职业。

1. “高级牛马”的真相:技能鄙视链的残酷现实

英伟达员工的高薪和高强度工作,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职场最残酷的真相:这个世界,早已不是“肯吃苦就能成功”的鸡汤时代了。

现在职场,比拼的是技能的“高级”程度。

技能不够“高级”,再卖命,也只能沦为低收入、长时间工作的“低级牛马”。

就像前几年,互联网红利期,随便一个程序员,只要会写代码,就能轻松月入过万。

那时候,是“初级程序员”的黄金时代。

但现在呢?

AI时代来临,初级程序员遍地都是,而真正懂AI、会用AI的高级人才,却凤毛麟角。

英伟达,恰恰站在了AI浪潮的最中心。

他们需要的是顶尖的AI芯片设计师、算法工程师,这些都是金字塔尖的“高级技能”。

物以稀为贵,这是永恒的市场规律。

当你的技能稀缺到一定程度,企业为了抢夺你,自然愿意付出天价薪酬。

反之,如果你的技能烂大街,可替代性太强,那你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在低薪岗位上苦苦挣扎。

这就是“高级牛马”和“低级牛马”的本质区别:技能的“高级”程度,决定了你的职场身价。

2.别再用“卖命”感动自己:高待遇工作,从来都是抢来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不怕吃苦,我也愿意996,为什么我就不能像英伟达员工一样,年薪百万,身价过亿呢?”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显然还没搞清楚一个残酷的现实:高待遇的工作,从来都不是靠“卖命”就能换来的。

“卖命”谁都会,但“高级技能”却不是人人都有。

在高端人才市场,永远是“僧多粥少”的局面。

企业高薪招聘,不是为了奖励你的“卖命”,而是为了抢夺你的“高级技能”。

说白了,企业买的是你的“能力”,而不是你的“努力”。

努力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

如果你在一个夕阳产业,用低级技能 “996”, 那你的努力,很可能只是感动了自己。

真正的聪明人,早就开始布局“高级技能”了。

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成为稀缺人才。

就像早期的阿里、腾讯, 那时候加入,门槛相对较低,但收益却充满不确定性。

而现在的阿里、腾讯, 虽然收益稳定,但门槛也高到令人绝望。

早期加入,拼的是眼光和勇气;后期加入,拼的是实力和技能。

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付出代价,承担风险。

3.内卷的根源:不是劳动法,而是“待遇”

很多人把中国职场的“内卷”,归咎于劳动法不健全,或者工会不给力。

这其实是避重就轻了。

内卷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字:“待遇”。

如果待遇足够好,别说996,就算007,也会有人抢着干。

就像英伟达,虽然工作强度大,但依然有无数人挤破头想进去。

说到底,打工人不是怕“卷”,而是怕“卷了没钱”。

如果“卷”能带来高回报,那“内卷”就不是问题,而是动力。

待遇好不好,最终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

当一个行业、一个岗位, 人才供不应求时, 企业自然会提高待遇, 吸引人才。

反之,如果人才过剩, 企业就会压低待遇, 甚至变本加厉地“PUA”员工。

中国职场内卷的深层原因, 不是劳动法, 而是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的问题。

一方面, 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不够发达, 提供不了足够多的高薪岗位。

另一方面, 劳动力市场同质化严重, 低端劳动力过剩, 高端人才稀缺。

4.你的价值,取决于你的“相对价值”

想要在内卷的职场中突围, 仅仅埋头苦干是不够的。

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 并学会提升自己的 “相对价值”。

什么是“相对价值”?

就是你相对于其他人的价值。

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少收益, 你在竞争中能胜出多少人, 就决定了你的“相对价值”。

就像同样是程序员, 你会AI,别人不会, 你的“相对价值”就更高。

企业更愿意为你的技能买单。

“内卷”的本质, 就是“相对价值”的竞争。

当大家都一样努力,一样平庸时, “内卷”就不可避免。

想要摆脱“内卷”, 唯一的出路, 就是提升自己的“相对价值”, 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5. “不让别人努力”?内卷社会的自保机制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 网上经常会出现一种奇怪的声音:“不要那么努力, 给别人留条活路”。

甚至有人喊出 “不让别人努力” 的口号。

这种论调, 乍一看好像挺“佛系”, 但仔细分析, 却充满了内卷社会的残酷真相。

“不让别人努力”, 本质上是一种弱者的自我保护机制。

他们害怕别人比自己更努力, 更优秀, 从而威胁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当社会资源有限, 竞争异常激烈时, “相对价值”的竞争, 就会演变成零和博弈。

你进步了,就意味着别人可能会退步。

“不让别人努力”, 其实是想维护自己的“相对价值”, 避免被更有性价比的劳动力取代。

这是一种内卷社会的病态产物。

6.允许“内卷”,才是真正的出路

虽然“内卷”听起来很刺耳, 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 适度的“内卷”, 其实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内卷”意味着竞争, 竞争才能激发活力, 推动创新。

就像鲶鱼效应一样, 适度的压力, 才能让整个劳动力市场保持活力。

社会不应该妖魔化“内卷”, 更不应该试图去 “消灭” “内卷”。

相反, 应该允许劳动力市场继续 “内卷”下去。

通过市场机制, 让一部分人 “卷” 出来, 成为 “资本家”, 去承担风险, 去创新创业, 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

7. “最低工资”和“共同富裕”?可能适得其反

近年来, 一些政策, 比如 “提高最低工资”, “不让贫富差距太大” 等等, 出发点是好的, 是为了保障底层劳动者的权益, 实现共同富裕。

但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来看, 这些政策, 很可能适得其反, 加剧内卷, 甚至遏制生产力。

“最低工资” 看似提高了底层劳动者的收入, 但实际上, 可能会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从而减少用工需求, 加剧失业率。

“不让贫富差距太大” 的政策, 如果过度干预市场, 可能会打击一部分人创业创新的积极性, 降低整个社会的活力。

社会就像一个精密的自调节系统, 市场规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在默默地引导着社会的发展。

人为的过度干预, 很可能会破坏这种平衡, 导致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8.承担风险,才是最大的“确定性”

回到英伟达员工的话题。

他们的高薪, 是建立在高强度工作和巨大风险之上的。

早期加入英伟达, 谁也不知道这家公司未来会怎么样。

那时候, 承担的是 “公司倒闭” 的风险。

现在加入英伟达, 虽然公司前景光明, 但竞争异常激烈, 工作强度巨大。

承担的是 “被淘汰” 的风险。

无论哪个阶段, 想要获得高回报, 都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

这个世界, 从来就没有 “低风险,高回报” 的好事。

你想要 “确定性” 的收益, 就只能接受 “确定性” 的平庸。

0 阅读:2

永毅精进

简介:说相声的方式来解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