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中旬,我曾在北京植物园中的花圃中看到了短莛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现在想查询一下它在国家植物园的种植情况(北京植物园已改为国家植物园),就咨询了该园智能体“植小宝” ,“植小宝”回复说“我暂未在国家植物园内发现短莛飞蓬的身影”,看来短莛飞蓬种植没有记录在案,难道是野生的?


据2022年出版的《云南重点中药材产业研究》一书介绍,短莛飞蓬的干燥全草是中药灯盏花,又称灯盏细辛,具有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的功能,传统用于治疗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灯盏花是我国西南各省民间习用草药,长期为苗、藏、傣、壮、白、彝、傈僳、德昂、阿昌、景颇等少数民族所广泛使用,且频繁出现于云南各地民族典籍中。明代云南著名医药学家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最早收载了灯盏花。

但灯盏花在全国的应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20世纪60年代,云南丘北一位罗姓苗医将灯盏花作为治疗瘫痪的草药公之于世,野生灯盏花资源的研究开发才逐渐受到关注,1971年出版的《红河中草药》首次收录其原药材。1974年《云南省药品标准》首次制定了其药材标准,标志着灯盏花被纳入我国药物的法定标准当中。1977年版及2005年以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均收载了“灯盏细辛(灯盏花)”药材及其主要制剂,使灯盏花走出云南,走向了全国。

灯盏花主要生长在海拔1200~3500米的中山和亚高山向阳山坡草地、疏林下或林缘地带。云南的灯盏花野生资源蕴藏量占到了全国资源蕴藏总量的95%以上。云南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灯盏花野生资源驯化栽培研究。随着育种与栽培技术的不断突破,云南的灯盏花种植快速走上了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灯盏花原料生产基地,供应了全国97%以上的灯盏花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