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子英画画 2024-05-23 14:04:50

世间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的这句话,道出了“无用”的大用。

无用之用,是一种生活态度。

古人常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在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人们总是忙碌于做有用之功,凡事都要问一个“有何用”,将“有用”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殊不知,正是那些“无用”之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味。吟无用之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而是在吟诵中感受那一份诗意;醉无用之酒,不是为了买醉,而是在微醺中体会那一种洒脱;读无用之书,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在阅读中寻得那一丝宁静;钟无用之情,不是为了求得回报,而是在付出中品味那一份真挚。无用之用,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无用之用,是一种人生智慧。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用和无用并不是绝对的,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在关键时刻会发挥出大作用。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便会发现无用之用的妙处。就像当年的“白话文运动”,那些主张废除文言文的人,在当时看来是做了无用之功,甚至被守旧派批为“数典忘祖”。然而,正是这场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变革,让白话文成为了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无用之用,是不为功利所累,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

无用之用,是一种精神追求。

物质的丰富固然重要,然而若没有精神的滋养,人生便会变得空虚。无用之诗、无用之酒、无用之书、无用之情,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能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心灵的寄托。陶渊明吟着无用之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李白醉着无用之酒,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苏轼读着无用之书,成就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贾宝玉钟情于无用之情,谱写出了《红楼梦》这样的传世之作。他们都在“无用”之中,追求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在这个功利的世界里,我们需要一些“无用”的东西,来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让我们放下功利之心,去感受那些无用之美,去体会无用之用的大用。

3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