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名的地方太多了,上篇紧紧张张的,下篇就好一些。
在重庆坐出租车,小哥看看我们说,你们老同志可以到红岩文化景区走走。对头,对于老同志来说,没到红岩景区,“啷个”算是来过重庆?
两个区域
上篇介绍的几个点都在渝中区,算是老重庆的中心街区了,白公馆渣滓洞磁器口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另外一个方向,所以要单独出篇。多年前我也是走马观花,这次比上次强些。
说实在的,重庆市交通还是很方便的,出门首先轻轨,其次公交车,在前两者绕路的情况下选择出租车。当然,如果你体力强健,几个相邻比较近的地方走走,也是可以的。
比如红岩文化景区。
白公馆渣滓洞重庆红岩文化景区分三个区域,一是位于中山四路的周公馆和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二是位于红岩村的八路军办事处和红岩革命纪念馆,三是位于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和红岩魂陈列馆。
对于外地人来说,那个地方名气大就去那个地方。这里面首选就是白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外地人旅游的时间是有限的。
我们是选择轻轨一号线,下站后坐210公交车两块钱直接到达白公馆,很方便。
白公馆渣滓洞相隔一公里多一些,加上磁器口三个点有10元的观光车相连,我们没有选择观光车,如果从白公馆走到渣滓洞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快一点二十分钟足够了。这个观光车口碑不是很好,我就差点吵了一架。
白公馆渣滓洞都是刷身份证,免费参观,但是要预约,用公众号预约很方便,人少现场就可以。门口说帮你买票的导游解说的人你可以无视,只要身份证健康码就行了。
景区九点钟开门,先到白公馆。白公馆原名香山别墅,原为军阀白驹的别墅,后来改建成国民党的监狱,一个两层小楼。
上面是烈士在狱中的借书单,从他所借的书目来看他的内心,大家可以想想。
我在里面感触很深的就是陈然的《挺进报》,《挺进报》居然都办到了监狱里。陈然就义时候,用反绑的双手将背上的死囚标签扯下,喝令“从正面向我开枪”。
从香山别墅出来走一段长长的台阶路,就到了右侧爬山参观杨虎城就义处和“小萝卜头”遇害处。看着“小萝卜头”用手托着大脑袋,背对着就是繁华的重庆市区,这个年仅八岁的小孩子沉思着什么?
我不敢多想。
沿着步行道上到渣滓洞,预约刷身份证进去后,这里看着比上次我来的时候新多了,我上次离开后据说被水冲了一次。
不过这里的陈设布局和原来的一样,陈列的一些物品,看着让人动容。有些内容我就不给大家展示了,网上的资料很多。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三面是山,一面是沟,位置较隐蔽。这里最多时关押过三百多人,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曾在此关押过。
看过《红岩》印象最深的就是“江姐”,其实我在三峡博物馆已经注意到了江竹筠烈士的遗书,在三峡博物馆中,这是“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江竹筠将衣被中的棉花烧成了灰,加上清水,调和成特殊的“墨汁”,再把竹筷子磨成“笔”,将信写在了如厕用的毛边纸上。信中告诫要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新中国献身,决不可娇宠溺爱,饱含着一个革命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厚爱和殷切希望。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被杀害。
磁器口古镇磁器口古镇名气很大,街道也很长,这里就是消磨一个下午也是可以的,如果走马观花,一个半小时也是可以的,就是太赶了,失去了旅游的意义。
磁器口古镇位于嘉陵江畔,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磁器口古镇开发有各种传统表演项目和各种传统小吃,每年春节举办的磁器口庙会是最具特色的传统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前往参与。"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
磁器口原先叫做“龙隐寺”,这个名字和镇上的宝珠寺有关,我们下面说,先说现在的名字,当然和瓷器有关,瓷器制造贸易当然是这里的主业,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龙隐镇因为水运方便,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
据统计磁器口当时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载重10吨)货船进出码头,这些商人渐渐为龙隐镇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缘由是这样更贴切、顺口。后来,因为"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因为是个大码头,这里就有很多的厂子,他们也在这里专设了自己的码头,商业自然就繁华起来。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
人多了热闹了,自然文化也就发达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闲暇的时候到茶馆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多说一句,这吴宓可是我们老陕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美术家及美学家。
《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就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华子良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可见这里距离渣滓洞白公馆都不是很远。
这里最有特点,也是卖东西最多的就是火锅底料和“陈麻花”,当然毛血旺、“千张皮”也有特点,我算不上一个吃货,喝杯茶,看个变脸,晚上在这里再吃个火锅,这才过瘾。
茶馆很多,从18元、25元到更多的都有,吸引游客的不是茶,是看“变脸”。
这里有个钟家院,建成于1890年左右,主人是在磁器口长大的钟云亭老先生。整个院子既有北方四合院韵味,又极具南方民居精致典雅的特色。院内展示的明清古床、花好月圆桌等古代文物,是清代民居的重要展示场所。
记得是上次进来过,不过这会儿关着门,我就绕了一眼。
这个迎龙门,原来叫做“龙隐门”,改名才两三年,取名龙隐门化用了明代建文帝在重庆磁器口一带避难的传说,旁边的宝轮寺曾用名龙隐寺,据说改为迎龙门,一是为了呼应重庆母城的朝天门,“朝天迎龙”,体现磁器口“小重庆”的重要性;二是寓意龙翔天下,迎新纳福。
这个咱不懂。
我只是在“钰和祥”店铺的墙壁上,看到水位线的同时,还看到了建文帝的掌故。据说这几家店铺经常被水淹,对涨水早就见怪不怪了。
旁边走两步就是宝轮寺,这座寺庙大大有名。
宝轮寺始建于西魏,原名白崖寺 。大雄宝殿正梁上刻有"尉迟恭建修"字样。寺地范围较大,由大雄宝殿,至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都是宝轮寺范围,到处都修建有神殿庙宇,气势恢弘。
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孙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发为僧来重庆,隐避于宝轮寺,天王殿墙上有"龙隐禅院"四个大字,这就是磁器口原名龙隐镇的缘由。
大雄宝殿四个字,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宝轮寺整座大殿构造雄浑,据称没有使用一颗铁钉,堪称我国建筑艺术的一块瑰宝。我没有找铁钉,就是感觉这里气势很不一般。特别是前面的浮雕,也不知道是什么讲究。
从宝轮寺里茶社远眺古镇,近处的老房子,远处的新楼房,被一道嘉陵江分隔开,历史和现实重叠到一起了。
顺着旁边的街道往回走,这里后街的街道逼仄,只能并排两个人了,没有游人,更加的清静。
这位大爷形象很是特别,旁若无人。
一直走到“重庆温度”,看看高耸的温度计很是显眼,据说这是由原来废弃的大烟囱改造的,这就厉害了。上面标识的温度是35°,不知道准不准。
看看磁器口古镇导游图,画的也不是很清楚,下面我自己截了图,也不满意,大家将就看吧,我水平就这样了。
如果时间充足,坐轻轨2号线到李子坝看看轻轨穿楼,记得坐在车头的位置,或者干脆下站,站在轻轨下面看看,也是不错的。
李子坝公园又名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是重庆首个抗战遗址公园。里面有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集中展示了重庆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是抗战文化的新符号和新阐释。
重庆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据说也不错,我没有去,工程虽然只对外开放一小部分,据说当年的建设者非常不容易。
还有一个罗汉寺,是重庆闹市中心的一处古寺庙,就在地铁1号线,6号线的6号口出来就是,门票10元。
没办法,重庆好玩的地方太多了,我“正南齐北”的把我自己走过的路给大家说说,你们可不要认为我“吹垮垮”,“摆玄龙门阵”。
作者:云水终南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啷个能少了缙云山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