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性广告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
这不,宝沃刚刚发布了两条宣传视频。
汽车领域大V虎哥说车创始人于虎和前央视主持人郎永淳每人15秒,一口一个“贵”,一口一个“好”。统计下来,“贵”字共出现13次,“好”字出现6次。
“贵才能好,好才能贵,好贵”,汽车品牌广告向来乐于表现高端大气上档次,宝沃却反其道而行,简单粗暴、魔性洗脑,还标榜自己“好贵”,看完之后不少人都甩出了黑人问号.jpg。
前有马蜂窝、贝壳找房、知乎、新氧、BOSS直聘等诸多魔性广告踩了雷,2019年最后一个月宝沃又来凑热闹,莫非这个年宝沃是不想好好过了?
文:木木(业界风云汇)
好·贵 魔性洗脑为哪般
了解虎哥说车的网友应该都明白一点:只要有于虎在,魔性是少不了的。
节奏快、转场快、文案幽默且密集输出、演讲一样慷慨激昂,没错,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有调侃称,宝沃这条短视频若加大投放力度,洗脑效果绝不亚于当年二手车电商系列,三岁小孩在电梯里看到于虎,都能跟着喊出来“好贵”。
目前,#宝沃汽车好贵#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近千万,魔性广告的优劣随之再被提起。
电视时代,脑白金、恒源祥是魔性广告的代表;互联网时代,更多品牌放飞自我,争奇斗艳。简单粗暴,同时记忆点突出。广告能被人记住,传播效果达到,意味着已经成功了一半。
就如宝沃这两条短视频,看完青春又流失30秒,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好贵”二字可能再无其他。此时屏幕前的你定会产生疑惑,我看了个啥?理直气壮说“好贵”是什么鬼?怎么会有品牌这么做广告?很大概率上好奇心会驱使你再次点开广告,献出自己的又一个30秒。
然而,成也魔性,败也魔性。
前奥美创意总监东东枪在饭否发表评论,“宝沃这波‘好贵’我觉得不错,虽然还是会挨骂,但这是好广告。”
后半句不敢苟同,前半句确实言中了。
“贵才能好,好才能贵”,宝沃汽车贵在哪?根据广告内容,获得过红点设计大奖、德国工业4.0智造,79%航母级钢材,连续3年征战达喀尔和终身质保。好在哪?德国品质,宝沃品牌1919年创建于德国不莱梅,2015年在中国复兴。德国制造向来是品质的代名词,电气领域博士、西门子,数码领域蔡司、徕卡,大家因品质而钟爱德国品牌。近些年来宝沃对外一直在强调德国血统,显然是为给产品打上品质标签。
《说文解字》有写,贵指“物不賤也”,宝沃BX5-12.98万元起,宝沃BX7-16.98万元起,看热闹的网友纷纷表示,“快过年了,听到了最大的笑话:宝沃汽车好贵”,“怕是对贵有什么误解吧”。另外,虎哥说车作品中豪车云集,全球仅有1台的布加迪威龙Mansory定制版、全球限量9台的兰博基尼Veneno等等,宝沃的“贵”从何谈起?
所以,文案存在一定失真。要说“好开不贵”大家都能理解,但“好贵”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
有意思的是,宝沃造了一个梗,又自己接了回去。随着广告出街,宝沃发起了“贵不贵?先免费开一天”的试驾活动,用户预约即可免费试驾,并提供最低1成首付的分期方案。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不按常理出牌折腾了半天“好贵”,最后吸引消费者试驾、卖车才是重点?若真如此,宝沃这一步走得着实有点绕,也难怪招来吐槽。
如此营销 车还卖得出去吗
今年1月份,宝沃推出汽车新零售平台,确定了两个重点发力方向:一是重塑全国销售、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品牌建设。
《宝沃好·贵》显然是加强品牌建设工作的落地,结合之前淘宝直播、联动瑞幸等事件,我们可以窥得宝沃的营销思路。
首先,热点抓的好,曝光少不了。短视频平台汽车内容营销势起,虎哥说车是数一数二的头部KOL,千万粉丝基础给宝沃带来了预期的曝光量。10月份雷佳音和手工耿直播卖车也同样是借势而上,两个半小时的直播订单金额超2.2亿。
其次,稳、准、狠地传达诉求。《宝沃好·贵》两条短视频,用最直白的方式向消费者说出了宝沃汽车的“好”和“贵”;雷佳音和手工耿直播卖车过程中设置的超级脑瓜崩弹等挑战环节,是传达宝沃汽车的安全特性;连续三年出征达喀尔拉力赛,是证明宝沃汽车的性能和安全。
2019年1月-9月宝沃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70%,如此营销,传播效果和销售效果都还令人满意。但是,若要细究某一项具体活动,是否需要改进仍有待商榷。
比如这波《宝沃好·贵》,客观而言,没能充分考虑大众的接受程度,创意和技巧方也明显缺失。
根据过往经验,靠着洗脑而加深受众印象的广告,往往需要把握好一个度,如果用力过猛,就会给人以一种错觉,“这是竞品给宝沃制作的广告”?
马蜂窝、贝壳找房、知乎、新氧、BOSS直聘等企业的广告都曾因相同的问题而被吐槽,魔性洗脑、狂轰滥炸,缺乏新意。《宝沃好·贵》宣传片放出后,有评论调侃“这广告真的有毒”,第一遍看“好土”,第二遍看“噫”,第三遍看“怎么又是他”,第四遍“贵才能好,好才能贵”......
虽然说骂也是关注,但这种关注要还是不要,业内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对于企业而言,无形的负面影响会真实地体现在产品销量之上。往严重了说,魔性洗脑招来的反感,会不会让宝沃汽车卖不出去?
对比汽车行业其他品牌的广告调性来看,宝沃无疑是在冒险,也有些冒失。
宝马此前召集了吴宇森、李安、王家卫等8位导演拍摄了《The Hire》系列短片。以吴宇森导演的《Hostage》为例,该片讲述了男主从绑匪手中解救人质女友的故事,通过追车等场景,以电影的手法把宝马Z4跑车宽轮距、极低重心、敏捷、动力足、安全性等卖点呈现给观众。
奔驰有一支经典广告,一个小男孩在花园中挖坑,然后把奔驰汽车车模扔进坑里,埋土、浇水,希望“种子”能够长成一辆真正的汽车。以充满童趣的视角传达男孩对奔驰汽车的喜爱与渴望。
还有更为传统的,汽车穿梭于城市、狂野、山路、沙漠等各种场景各种地形,向观众传达对应的产品特性。
总之,有理性诉求也有感性诉求,宝沃汽车的魔性诉求实属罕见。
有业内人士表示,最起码的一点,汽车产品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厂商多以稳重形象示人,各品牌广告都是怎么稳妥怎么来。为了传播效果,也经常会有创意视频出现。但风格太过浮夸,过度营销怕是会对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跨界联动瑞幸咖啡、淘宝直播进工厂再到《宝沃好·贵》,宝沃汽车的营销总是别具一格。这给品牌带来了传统汽车广告未能达到的话题性和关注度,同时更需警惕,步子不要迈得太大,玩得不要太过火,不然久而久之,大家再谈起宝沃时可能就会说道,“车还不错,营销做的可真是......一言难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业界风云汇」,作者: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