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单论学识能力,杨修与司马懿不相上下,但是论做人,杨修与司马懿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杨修出身弘农杨氏,从小天资聪颖,家主杨彪就全心培养杨修,要知道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的世家,得到家族全部心血的培养,杨修的能力非常强,或许是温室的花朵,杨修只学会了学问,没学会人情世故。
当曹操夜传“鸡肋”为令时,杨修猜透了曹操的意思,知道曹操要退兵,便开始收拾行李等待撤退的命令。这时候有人看到杨修收拾行李,就问他你为什么收拾行李呢?杨修便说:魏王传令“鸡肋”,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见我军没有再进攻的必要了,魏王不日就要退兵。其他人见他说得有理,也都开始收拾行李。
曹操烦躁的睡不着觉,便起身巡视军营。曹操发现众人都在收拾行李,便问道:为什么都在收拾行李。众人回答道: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魏王传此军令,不日就要退兵。便都开始收拾行李了。
曹操闻言大怒,下令:杨修动摇军心,立即处死。曹操为了证明杨修是错的,还进攻了一次,无功而返。
曹操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人,杨修屡次猜破曹操所想,并大肆宣传,来显示自己的聪明。殊不知他一次次的卖弄聪明早就把自己推到了生死边缘,这一次彻底惹怒了曹操,枉送性命。
曹操处死杨修以后虽然很解气,但是杨家一直为曹伟政权出力,家中子弟多在朝中任职,曹操就主动登门拜访杨彪,来试探一下杨彪的态度,如果杨彪心怀不满,以杨家的影响力,迟早会成为心腹大患。
杨彪身为一家之主,人情练达,看到曹操的到来瞬间就明白了曹操来的目的。丝毫不敢流露出伤心的样子,反而表示杨修差点闯下了大祸,应该早点杀死杨修,非常后悔。
曹操见此也没多说什么,得到满意的答案而去。
杨彪晚年丧子肯定非常悲伤,但是形势比人强,只能委曲求全,杨修不懂得如何做人,招致灾祸,咎由自取。司马懿啥都知道,就是装傻充愣,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明君都没杀了司马懿,由此可见两人的差距。
杨修只是小聪明,司马懿才是大智慧。做人就应该如此,不能太过招摇,虚心谦让,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