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视频,一位妈妈在哭诉:说自己后悔让女儿住校了。
女儿上小学2年级,因为夫妻俩工作忙,接送比较麻烦,就干脆让女儿住校。
刚开学的时候,女儿每天都打电话给妈妈,哭着说:想妈妈,想回家。
一开始,妈妈也没放在心上,还觉得女儿想太多了,让女儿在学校好好学习。
结果2个月过去了,妈妈接女儿回家,她发现以前爱说爱笑的女儿,突然变得沉默起来,跟她说话也爱搭不理的。

直到半夜,妈妈起夜路过女儿的房间,听到女儿在睡梦中喊着:“妈妈,别把我送走,求求你……”
这一刻,妈妈的心像被针狠狠扎了一下,很是后悔:若能重来,再苦再累也让孩子住校。
是啊,大人图省事,却不知道,那个被迫离开家、离开父母,独自一人住校的孩子,都经历了什么,内心会有多孤独。
寄宿的危害孩子不说,家长要懂甚至还有的孩子上幼儿园就住校的,我请问:家长得有多大的事业要去打理啊!
我发现有些父母,总觉得让孩子住校,正好可以锻炼其能力,想着住校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课后辅导……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与守护胜过任何形式的“锻炼”。
比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成长的路上性格 、价值观、幸福感, 都比分数更重要一些。
朋友家的儿子从一年级住校,前段时间周末来我家玩,我问他:住校安不安逸?
他说:不安逸,就跟坐牢一样。
像我朋友儿子这种住校的学校,大多是私立学校,学校非常卷,每天都是高压学习,孩子在这种环境里呆久了,真的会比较压抑。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寄宿,有一千万个好理由,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图自己省事。
但养育这条路上上,哪里有捷径啊?
世界上没任何一个学校好到值得,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住校。
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所学校的教育,能让我放心把七、八岁的孩子交给他们。

我就是在“优秀寄宿学校”长大的人,我觉得我的性格没什么问题。但对于我妈,我觉得她问题更大。
因为缺乏相处的时间,她无法从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成长为一个“少女的妈妈”,以及后来的“成年女性的妈妈”。
我可以很容易做到六亲不认,并且在亲密关系中也能利益为先,但我妈无法面对我的独立和冷淡。
我就是那种很独立的人,独立到家人也成为了“朋友”。
我觉得孩子还是不要那么早住校比较好,一周五天孩子不能见到父母,真的很缺少沟通和陪伴。
虽然现在有视频通话,语音电话,但都没有面对面地交流和拥抱效果好。

孩子只身一人,没有认识的人,完全陌生的环境,半个月回一次家。遇到“不公平”待遇无人述说,只能深深的埋在心底。
孩子的童年,最需要陪伴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从来就不是什么票子、车子,而是用心的陪伴。
父母能和孩子在亲密相处的美好时光,就那么短短十几年。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他的身边,那么往后的日子,留给你的只有无尽的遗憾。
网友@一个文文自述:
以过来的身份告诉大家,真的不要轻易让孩子读寄宿学校,更不要让孩子寄宿在学校旁边的亲戚家。
我现在做了妈妈,以前以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去读心理学,后来才发现,自己所有的创作都是读初中时寄宿亲戚家……

10岁的自己遭遇了校园霸凌,那时候根本不知道那是霸凌,承载了日常亲戚的情绪和不满。
因为理解爸妈的不易,所以不敢跟爸妈说。那个年纪遇到这些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了所有……
后来结婚生子,以为自己把曾经受过的这些都淡忘了。
直到多年后过年回家遇到亲戚,拿起酒杯想说感谢,可是眼泪却不自觉地流下来,声音也无端地哽咽……
其实身体比头脑更有智慧,头脑选择遗忘和原谅,但是身体没有……
做父母的不能从自己角度,所谓的为你好,把孩子“扔出去”,用心陪伴孩子才是真理。

父母的陪伴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最佳路径,而一旦你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你就会立刻享受到有效沟通、有效教育的甜美果实。
唯有耐心陪伴,细心呵护,才能等到孩子长成参天大树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