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63:权臣就是被纵容出来的

香薇看历史 2023-11-13 23:46:01

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8卷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

永和四年(戊申,公元三四八年)

原文:朝廷论平蜀之功,欲以豫章郡封桓温。尚书左丞荀蕤曰:“温若复平河、洛,将何以赏之?”乃加温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加谯王无忌前将军;袁乔龙骧将军,封湘西伯。蕤,崧之子也。

桓温在没有得到朝廷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发兵,打下蜀地,东晋朝廷论功行赏!

第一方案,裂土分封,把豫章郡封给桓温

荀蕤反对,理由很简单,赏功有节。如果以后桓温收复了河、洛,那时候该如何封赏?

退而求其次。

第二方案,连升两级

由安西将军提拔为征西将军,开府(可以在家里办公),赏公爵。

皆大欢喜!

但难道不该追究桓温擅自发兵的责任吗?李云龙不听命令,一战团灭日军考察团,还落得个功过相抵的结果。东晋对桓温的过错就这么无视了!

权臣就是这么被纵容出来的!

原文:温既灭蜀,威名大振,朝廷惮之。会稽王昱以扬州刺史殷浩有盛名,朝野推服,乃引为心膂,与参综朝权,欲以抗温,由是与温寝相疑贰。

桓温引起司马昱的忌惮,必定会设置各种障碍,阻止桓温继续做大,或者尽量削弱桓温的势力。

于是开始重用殷浩。

原文:浩以征北长史荀羡、前江州刺史王羲之夙有令名,擢羡为吴国内史,羲之为护军将军,以为羽翼。羡,蕤之弟;羲之,导之从子也。羲之以为内外协和,然后国家可安,劝浩及羡不宜与温构隙,浩不从。

殷浩也开始发展个人势力,便于与桓温进行对抗。

王羲之不但书法写得好,他的大局观也很强。

原文:燕王皝有疾,召世子俊属之曰:“今中原未平,方资贤杰以经世务。恪智勇兼济,才堪任重,汝其委之,以成吾志!”又曰:“阳士秋士行高洁,忠干贞固,可托大事,汝善待之!”九月,丙申,薨。

慕容皝虽然不是一个好人,但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好领导。

燕国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强,并且还有明确的政治发展目标,那就是举兵南下,争夺中原。

慕容皝曾经挤兑过慕容翰,他担心慕容俊有样学样,对慕容恪各种折磨,所以临死之前千叮万嘱,让他们兄弟之间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从结果看,慕容俊的心胸气度要远远大于自己的父亲慕容皝,他对慕容恪很是重用。但这并不是取决于慕容俊一个人,估计慕容恪也非常低调隐忍,因为同样是弟弟的慕容垂就被慕容俊整的很惨。

1 阅读: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