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从不在棋盘上争输赢!
哈里王子用小小的操作,论证了这个道理。
众所周知,自从梅根嫁给哈里王子后,就没有少作妖。
而梅根的“作妖行为”可谓是完完全全的“宫斗行为”,不是在谴责凯特王妃不好,就是在谴责英王室偏心。
反正主打一个英王室所有人都有错,唯独她梅根是无辜的。
除了各种吐槽王室不好,梅根还酷爱将自己与凯特王妃来做对比,无论是日常的行事风格,还是穿衣打扮。
可惜的是,民众的眼光是雪亮的。
最初还会同情同情梅根,随着梅根的不断“作妖”,外界也发现了不对劲:为什么梅根总是被“欺负”,这不合理啊。
后来随着梅根带着哈里王子“脱英”,辞去一切王室职务与头衔,奔赴大洋彼岸。
梅根的口碑才断崖式下跌,凯特王妃的形象,也逐渐高大了起来。
只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梅根会如此的没有底线。
退出英王室的时候,说的是不想当一个靠着人民供养的“害虫”,只想自力更生,自己赚钱养活自己。
可到了大洋彼岸的梅根,先是蛊惑哈里卖掉戴安娜的王妃的遗物换取现金购置豪车豪宅,而后又通过不断的曝光王室内幕黑料,赚取钱财。
所谓“又当又立”大抵就是梅根这样的。
靠着出卖王室的内幕消息换取价值的梅根,也彻底的让英伦乃至欧洲人失望,不再信任她。
不夸张的说:梅根,自己将自己在“宫斗”这件事上,作死了。
所以说:专业的事情,还得是专业的人来做。
君不见哈里王子的“宫斗手法”,只是略微出手,就是梅根一辈子都到不了的高度。
为了打击凯特王妃那日益高涨的口碑与人气,梅根没有少下功夫,从穿搭与凯特王妃相识的服装,用“气质与风情”来论证凯特就是个乡下人。
当威尔士三宝人气口碑炸裂后,梅根又是一边“保护阿奇王子与莉莉贝特”的隐私,另一边又是在谴责凯特对孩子不负责。
反正主打就是一个:凯特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是不负责任的。
只是梅根这些年来,早已经败尽了自己的口碑与信任度,这导致了梅根的那些“指责”也好,奉劝也罢,亦或者是“鲜明对比”,都让世人带着偏见去看待。
最终的结局显而易见:梅根败的一塌涂地。
同样是“搞事情”,哈里的手段,就要高明太多了。
此前,哈里出过一本“自传”,这本书被翻译成《备胎》。
原因是哈里在书中反复强调,自从母亲戴安娜死后,他就被王室边缘化了,自己永远是只能跟在哥哥身后的孩子,是父亲查尔斯眼中“无需承担责任的次子”,亦是世俗眼光中“顽劣叛逆的问题王子”……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论证一件事:哈里的存在,只是为了衬托威廉的完美。
所以,哈里将自己比作备胎。
相比于梅根的各种哭诉,哈里只是润物细无声的讲述自己的过去,用一桩桩有迹可循的小事,来证明自己长期被边缘化的身份。
乍一看,还以为这是哈里在“哭诉”,可实际上,哈里只是无形的解释了:离开英王室,不是被梅根蛊惑的,梅根只是点燃的那根火柴,过往才是根源的导火线。
这就是梅根与哈里的差距!
梅根不断的出卖英王室,换来的不过碎银几两与口碑坍塌,哈里淡淡的描述过往,换来的是《备胎》成为畅销书,年销量超过JK罗琳的《哈利波特》,让哈里狂揽上亿分红。
不止如此,哈里的口碑,也在这部自传问世后,逐渐的升温。
毕竟,幼年的不幸需要用一生去治愈,戴安娜离世后,哈里的确成为了孤独的人。
一个孤寂者,选择离开那个让他伤心的家,这很合理。
世界上真正值得说的事不多,就像真正迈不过去的坎也很少一样。
这就是哈里用一部自传,论证的“人生道理”,引得无数人为之共鸣。
而哈里的真正的高端宫斗细节,也在这部书后,惊鸿一现!
24年,凯特王妃生病,乔治王子与夏洛特公主休学回归家庭。
这对兄妹在这一年里成长了许多,乔治变得成熟,帅气,俊逸,逐渐有了君王风范。
夏洛特公主,更是因人小鬼大,在家里照顾得了生病的母亲,在外可以约束调皮捣蛋的弟弟路易,还能在重要场合提示兄长乔治注意形象。
这让夏洛特公主成为了人人赞誉的“王室小管家”。
面对夏洛特公主与乔治王子的人气暴涨,梅根想到的方式是:晒出女儿莉莉贝特的侧颜,而从吸引世人的好奇心。
然而让梅根惊掉下巴的是:当这样的“惊鸿一瞥”的照片流出后,非但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反而引来了嘲笑声。
当初藏着捂着,高声阔论;凯特不顾孩子的隐私,将孩子放在聚光灯下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自己会保护好女儿的隐私。
可反身在没有人气后,就靠着女儿吸引人气,梅根还真是爱打自己的脸。
哈里,又是怎么做的呢?
哈里从不赞誉自己,贬低他人,就像他写出的《备胎》,只是讲述自己的过往,是非曲直公道自在人心。
面对乔治与夏洛特公主的人气暴涨,梅根的被嘲讽,哈里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很担忧。
哈里担忧的是什么?
乔治是王子,是兄长,是未来的国王,夏洛特很优秀,很美好,可作为老二与公主,夏洛特似乎注定会走走向“备胎”。
这就是哈里的高明之处,他不否认两个孩子的优秀与美好,只是强调了夏洛特公主。
加上夏洛特公主本身就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聚光灯下,这让夏洛特公主的人气与口碑,一直都在乔治之上,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有狂热者希望夏洛特当女王,将乔治“嫁出去”。
强调夏洛特的美好,强调乔治的年龄与王子身份,哈里仅仅只用一句话,就让乔治与夏洛特这对“好兄妹”,陷入了“身份焦虑”之中去。
这手段,这说话的艺术,真不是梅根能比拟的。
回首望,就哈里这手腕与智慧,一句话就能挑拨乔治与夏洛特的兄妹关系,这样的哈里,真的是梅根能左右的吗?
兴许当年离开英王室的背后,还真是哈里的主张,梅根只是背锅侠。
毕竟,真正的强者,从不执着于棋盘上的输赢,而是活成自己人生的“棋手”。
远的不提,近两年来的哈里走的每一步,都极度的高明,是妥妥的“执棋人”。
反倒是梅根,近乎是步步错,满盘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