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去年12月实现全线贯通。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5111公里,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据央视新闻报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后,年输气能力将提升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估计可以满足1.3亿户城市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中俄边境,止于上海市白鹤末站,工程分北、中、南三段建设。全线贯通后,中俄东线可为九省区市超4.5亿人口提供可靠供气保障,增加我国清洁能源供应,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也为东北全面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2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与中石油签署了一份经远东天然气管道对华供气长期购销合同。
中俄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全线贯通后,中俄东线实现每年380亿立方米的满负荷运行,并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可为9省区市超4.5亿人口提供可靠供气保障,增加我国清洁能源供应、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有效增强我国东部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这条管道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是我国首条智能管道样板工程,关键设备实现全部国产化。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最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表示:通过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管道向中国输送俄罗斯天然气是不现实的。这一表态无疑让外界对中俄能源合作的下一步产生了诸多猜测。我们不妨站在现实和战略的角度,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个项目推进不下去?张大使所说的两个问题,到底意味着什么?又释放了哪些深层信号?俄罗斯推进中俄哈天然气管道,其实不难理解。
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从俄乌冲突中可以找到答案,俄罗斯在与西方关系冷却的同时,急需寻找新的出路,而巩固中亚正是上策。但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尽管哈萨克斯坦方案看似稳妥,但俄罗斯之所以舍弃更为直接的蒙古国通道,选择绕一大圈,通过哈萨克斯坦实现天然气输送,背后另有隐情。原来,蒙古国最近和西方国家走得很近,让俄罗斯心生警惕。蒙古国一直以来推崇所谓的“第三邻国政策”,也就是在中俄夹缝中,试图拉拢西方。这包括与美国展开稀土开发合作以及签署新的开放天空协议等。
经过专业人士的精密测算后中方发现,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然气管道,因为要满足其他中亚国家对华输送天然气的需求,运力早就呈现出饱和状态。这时候如果俄罗斯也掺和进来,极有可能干扰管道的正常使用。出现分歧,为的是不打乱原有布局,中方在此时提出异议,可谓合情合理。另外,中方还基于现实情况,通过张大使之口向俄罗斯提出建议:“俄气可以经由经蒙古直接供给到中国,或者直接用液化天然气运输,这样更可取。”
天燃气设施(资料图)
如今,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政府都同意了天然气管道过境这件事,选择权也重新交到了中方手上。张汉晖大使此次公开表态,婉拒俄方提出的哈萨克斯坦路线,也是出于优化项目方案的考虑。对中方来说,不管从运行距离、成本还是安全性上看,哈萨克斯坦条线路缺乏可行性。在这种情况下,中俄完全可以按照原计划,或者新路线——直连中俄,经东北边境进入中国境内这个方案,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推动双边能源合作更进一步。